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时间:2022-09-07 03:58:30

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以讲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这与新课程的生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把以教师的“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如何把讲堂变成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激趣,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激趣手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就能够学得专心,学得快乐。

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手段有:(1)故事激趣。教学《负荆请罪》时,教师先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自然过渡到课文《负荆请罪》。(2)表演激趣。教学《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表演“三打白骨精”的故事。(3)竞赛激趣。教学《姥姥的剪纸》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进行一分钟的写字比赛,写好后,问学生:写了多少字?一年级时能写这么多吗?为什么?

总之,激趣的手段很多,还有游戏激趣、活动激趣、事例激趣、评价激趣……一个善于激趣的教师,总能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激趣的内容。激趣的课堂是机智的,妙趣横生的,充满魅力的,是令学生喜欢的。

二、启思,让学生探究发现的问题

1.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教学每一篇新课文,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师提一些预习要求。如联系生字表或字典、词典,为课文生字注音,将课文读通、读顺;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标上记号,可以先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预习时要求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把问题带到课堂上,集体交流解决。

因为学生提前预习了,所以课堂上能省下许多在简单问题上纠缠的时间,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攻克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上。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也使学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2.课堂上大胆质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小草和大树》,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着课题质疑: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课文是介绍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的吗?文中的小草指什么?大树又指什么?在理解课文时,教师也要善于让学生质疑。如教学《船长》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引导学生质疑:如果有个男人真的走在女人前面,哈尔威真的会命令开枪吗?

其实,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准问题的发现点,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大胆质疑,让课堂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堂。

3.想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复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中鲁滨孙辛苦做独木舟的内容,然后说:鲁滨孙做好了独木舟,有没有乘它返回家乡?请课后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教学《郑成功》,结束课堂时,提出问题:我们祖国还有许多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你还想了解吗?请课后搜集他们的名字及事例。因为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所以课后就会阅读原著,搜集资料。这样,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移情,让学生融入文本的生命

1.让“文情”怡“生情”

教学《爱之链》,可让学生充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本的思想内涵,大胆交流读文的感受,体会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及人世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的夫妻真情。教学《船长》,学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慢慢下沉时,让学生说话:如果你是克莱芒,此时会对船长说什么?如果你是获救的抱小孩的妇女,此时又会对船长说什么?学生在转换角色,想象说话的同时,自然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如上所述的美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课文,品味情感,交流感受,让学生透过文字的外表,看到文本内在的精神品质,受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做到让“文情”怡“生情”。

2.以“文情”养“生情”

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教师出示霍金的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先读,再说感受,并相机出示名言警句,如“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帮助学生感悟句子的思想感情。接着再设想: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假如哪一天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你将如何坚强地面对人生?

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类励志的文章,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坚强品质,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崇高精神品质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刻勉励自己像文中主人公一样坚强和勇敢,做到以“文情”养“生情”,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只要让生本理念、生命意识根植于我们心中,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于生,一心一意为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让学生乐于习作探索 下一篇: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从细微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