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保健话节气——雨水

时间:2022-09-07 03:09:43

居家保健话节气——雨水

【气候特点】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2月18日前后。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阴历正月的中旬有降水,是因为春属木,而木的生长需要水,所以立春后就是雨水,东风吹化了冰水,蒸腾而为雨。雨水的到来滋润了大地,气候却是捉摸不定,该节气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

【精神起居养生】

雨水节气气候瞬息万变,防寒保暖仍然是该节气的主旋律。因为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尽管气温低,但勃勃肝气随着春天的到来正在尽情地抒发,这一时期的人大都易怒,如何调节情志是精神摄生的关键。此时可以通过调息不断修炼自己的情志。所谓调息就是指有节律地控制呼和吸,这是道家养生的主要精髓,也是气功的一种。古人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选用某些舞蹈动作,呼吸调节舒筋壮骨,通利血脉,强身健体。这就是气功的起源,又经后人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不同流派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种调摄精神,简单易行的调息方法,既可以放松情绪,又可以提高肺功能:以鼻缓缓深吸气,以口缓缓吐气,吐气时口念:“吹”-“呼”-“唏”-“呵”-“嘘”-“咝”,吸气的同时意念中想象气体次第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腹腔,呼气时想象气体从腹腔-肺-支气管-气管-喉-咽-口腔,反复此呼吸动作,以个人承受能力为限,最好每日30~50次。这种调息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心脑供氧,还可平静情绪,改善肺功能。如果在初春的早上,迎着雨水洗刷过的清新空气练习一下吐纳,是养生的最好选择。

【饮食养生】

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扰脾胃,且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胃。春季养脾胃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雨水的到来,气温明显回升,但仍然会出现“倒春寒”,气温的骤升骤降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最多见的就是高血压和胃溃疡。春属木,在内与肝脏相连,风邪盛行于春天。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机制就是一个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过程,是身体本身有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基础,如果加上春季的外风,与内风呼应,就会加重高血压的症状,患者易出现头晕、易怒、血压忽高忽低,甚至会发生脑出血或脑梗塞。有些患者似乎觉得以前的降压药不很起作用了,其实不然。这种时候千万不要随意加大降压药的剂量,而是以调畅情志,控制情绪、注意睡眠等手段调节,如练练调息功。其次,可以使用一些平肝潜阳的食疗,以平稳度过春季。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见一些这样的病人:只服中药降压,认为西药降压副作用大。这样的认识是有偏颇的。血压高是血管变性导致的,是不可逆的,持续稳定血压是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保障。中西药解决高血压问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西药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扩张血管,增大血管直径,以期达到降压的效果,而中药主要是以活血化淤、降脂、修复血管内皮为主,减缓血管变性的进程。如果持续高血压状态,心脑血管意外的危害远远大于西药的副作用。在高血压稳定期可以通过辨证正确使用中成药,这样既可避免重复用药的危害,还可确保生命质量。

本季节另外一个高发的疾病就是胃溃疡。胃溃疡的发生和情绪密切相关。该病在春季高发是因为春属木通肝,肝气旺易克土,脾胃属土,因此脾胃和肝有密切的关系。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长期郁闷化火和直接上扬的肝火都可以扰神,导致睡眠不安。胃溃疡主要是长期情绪不良和睡眠不良的结果。在这明媚的春天好好享受阳光,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是治疗胃溃疡的良药。

【本节气养生提要】

1.雨水谨防“倒春寒”,温阳保暖首当先。

2.调息顺气宗气坚,平和心境脾胃安。

3.辛辣厚味切勿沾,祛湿散寒药食担。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降压茶: 野、草决明各12~1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用于降血压和血脂。

点评:野能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现代研究表明,它有良好的降压功能,其降压功能主要是通过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体现的,还可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草决明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两药在春季合服对季节性血压不稳有很好的疗效。

蜜枣白芨粥: 糯米、大枣加水煮粥,将熟时放入白芨粉6克,改用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稠黏时放入蜂蜜。每天2次,10天为一疗程。能甘缓和中,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点评:白芨性味苦寒,质黏而涩,入肺、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芨粉末以及煎煮所得的胶状液,黏合性强,服用后能覆盖胃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加上其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特别适合胃溃疡患者。

上一篇: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结构性风险分析 下一篇:基于委托——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