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规划管理一体化设计及信息化实现

时间:2022-09-07 02:51:29

天津市规划管理一体化设计及信息化实现

摘要:天津市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设计,是通过“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的模式面向市、区县等各级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业务联网审批办公平台,基于日常办公和使用,采用集成的技术及产品,将数据、系统和应用整合,实现了规划信息资源的同步与共享。本文介绍了天津市规划信息化建设中一体化设计和管理思想,建设内容及一体化应用效果。

关键词:规划管理;一体化;信息化

Abstract: tianj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integration design, is through "centralized management, unified service" model for city and county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provide offic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business network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daily work and use, adopt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integrating data,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and realizes the planning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ianjin planning integr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ideas,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gration; 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天津市规划局的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积累了大量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电子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实现天津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规划保障与服务是当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及提高规划管理效率,天津市规划局决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全市规划系统实施一体化设计和管理的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规划统一管理及数据的共享和高效使用。

天津市规划一体化设计以相关规范标准管理为依托,以城乡规划信息资源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市规划管理统一作业平台和信息保障系统,实现全市域、全系统、全过程的统一作业、统一监管和统一服务,是集效率、质量、廉政、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化城市规划管理平台。

一、工作内容

一体化建设内容即四个一工程,主要包括:一套网络、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平台、一个保障体系。

1、构建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覆盖全市域的一套网络;

实现全市城乡规划“一张网”管理。依托天津市电子政务网构建覆盖全市域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载体,通达到各规划审批部门及规划局下属单位,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网络的全市域、全系统覆盖。

2、建设统一数据标准的数据共享中心;

一个数据中心是指市局数据中心,规划审批和规划相关管理和应用的所有电子数据采用统一集中模式存在该中心,各联网终端利用网络按照相应权限进行数据共享和使用。

3、打造门户化的应用平台;

一个平台是指城乡规划应用平台,该平台是将规划系统所有应用系统和信息共享集约到一个主页中,所有用户的工作都在该平台上进行,目前应用平台的内容包括:通知公告、每日要情、新闻、区县快报、基层动态、会议专报、会议纪要、一周安排、会议反馈、信息简报、政策法规、管理文件、规划成果、统计信息、督办报告、工作通报、党政建设、廉政建设、学习参考、交流园地、电子邮件、网络课堂、知网资料等,相关应用系统有:业务审批系统、空间信息系统、E图项目统计显示系统、政务办公系统、一网保廉系统、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综合计划系统、自动归档系统、地名系统、规划资质系统、专家库、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会议汇报系统、规划编制管理系统等,各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系统之间可进行数据共享。

4、加强网络和应用的安全保障

为了保证规划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运行,我们开展了网络安全建设,首先进行了网络防毒工作,部署了网络防毒服务器和防病毒代码统一分发机制,并为所有联网终端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形成了网络防毒体系。同时,还进行了数据备份及快速恢复、系统容灾、网络安全管理、客户端安全接入、客户端审计等网络安全工作,并通过防火墙建立安全访问策略,净化网络内容,实现安全管理和控制。

二、规范业务管理工作

在规划一体化实施之前,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规范、标准、严谨、科学的技术和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严格依据规划,严格按照程序,严格执行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形成上下联动,执行通畅的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机制。

1、健全业务考核与监督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一体化应用平台,对各区县局(分局)的相关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市局各相关处室指定专人负责,采取在线检索、重点跟踪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实施有效监管。

2、建立科学、民主的审批决策机制。实行区县局(分局)局长业务案件会审制度,市局分管局长业务案件联合会审制度,市局局长业务会业务案件三级会审制度。

3、严肃处理违反业务审批管理规定的行为。对违反有关规定,违反工作程序,作出错误的行政许可和审批的行为,市局可撤消有关分局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限期整改。

三、数据库设计

以城乡规划信息流为主线,在城乡规划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充分重视数据的共享、传递和联动。将城乡规划数据分为基础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利用数据库集群技术构建基础数据库、规划数据库、管理数据三大类工作型数据库集,工作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按照数据阶段分为历史成果数据库、现势成果数据库、审批过程数据库。历史成果数据库存储规划局历年来业务审批和规划管理的成果数据;现势成果数据库存储规划局当前使用的业务审批和规划管理的成果数据;审批过程数据库存储规划局当前使用的业务审批过程数据。并基于元数据技术建立城乡规划元数据库,依靠元数据管理和层次服务架构,实现城乡规划各子数据库间的灵活调用,同时利用数据仓库挖掘技术对基础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等工作型数据库进行抽取、清洗,并形成若干决策分析型数据仓库集。

四、平台特点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基于SOA的总体结构,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城乡规划各业

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在数据库管理方面,采用Oracle10G RAC集群技术,实现负载均衡,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在充分研究规划管理业务特点、数据结构及规划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时态GIS、空间数据模型等技术,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规划业务数据库建库标准。根据数据种类和数据库类型不同,采取多元异构组织技术分别建库,便于各类数据维护、更新。通过规范规划审批业务“一张图”管理,实现业务管理驱动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另外,系统基于ArcGIS系列产品构建空间信息平台,采用ArcGIS Server作为业务空间数据的平台,表现层采用RIA-Adobe Flex技术,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

五、应用效果

天津市规划一体化设计和一网通应用提升了规划审批效率、提升了规划管理效能同时也提升了运行环境。利用“一网通”在线实时办理业务,极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各规划审批部门增强了业务案件审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实现了业务办结率100%,准确率100%。规范了审批程序,各个审批环节规范运作,从而避免了业务审批的随意性,限制了自由裁量权,也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采用“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的模式,所有的数据和应用服务全部由市局统一设计、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各区县通过网络进行业务联网审批和办公,这种系统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平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办公模式对规划审批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一体化应用,天津市规划系统构建了从现状地形图到建设工程规划验收“一条龙”的规划管理信息流,实现了城乡规划各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采用数据库集群技术,实现负载均衡,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规划业务数据库建库标准,便于各类数据维护,实现业务管理驱动的数据动态更新更新和规划审批业务“一张图”管理。最大限度地将规划部门原先的不同系统、不同应用、不同技术平台难以进行数据共享的“信息孤岛”消除或减弱,进一步提升了天津市规划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快了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天津城乡规划一体化设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市域、全系统、全事项、全过程的规划业务联网审批和数据共享。目前,在全市27个规划管理部门全面应用该平台,规范了全市城乡规划业务审批管理,提高了业务审批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天津城乡规划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天津市规划业务管理模式的信息载体、规划业务统计分析的重要抓手和规划审批单位和承办人员必不可少的业务平台。

天津城乡规划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天津市规划规范化管理,积极稳妥地促进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全市规划管理放而不乱、管而有序提供了技术保障。

上一篇:降低施工企业成本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下一篇: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