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金融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时间:2022-09-07 02:16:43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金融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摘要】欧洲次贷危机的发生无形中对银行监管制度的模式和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转变银行监管理念,认清银行宏观审慎的必要性,使银行监管从微观审慎升华到宏观审慎,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有效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保证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并保持货币的稳定。

【关键词】微观审慎,宏观审慎,金融危机,银行监管

一、银行宏观审慎的理解

与微观审慎相反,宏观审慎是在微观审慎的基础上对微观审慎的升华。微观审慎顾名思义,注重的是个体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和风险的评估预测与解决,而宏观审慎则着眼于整个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对宏观审慎进行了较为精确的阐述:首先宏观审慎政策是逆周期政策;其次,宏观审慎政策目的是在面对市场失效的危险时使整个金融市场能够更加稳健、金融市场参与者更加谨慎;最后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日益复杂化。银行宏观审慎关注的是银行在运行周期内的波动性引起的银行即整个金融机构面临的系统风险,从宏观的、非周期性的视角采对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以求达到银行企业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并保证国内货币的稳定。

二、银行监管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的必要性

国家监管局对银行的监管普遍采取两大方式:审慎性监管和限制性监管。面对新的形势,尤其是金融危机的扩散和危害,转变银行监管制度,使银行监管由限制性监管转变为现在的审慎性监管,并从微观审慎监管中升华到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业而言,是预防金融风险的最有利方式。

(一)直接目的不同。银行微观审慎监管的直接目的是防范单个金融机构危机的爆发;而宏观审慎尽管的直接目的是防范金融系统危机的爆发。

(二)最终目标不同。银行微观审慎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或者成为投资者或存款人的利益;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最终目标是避免金融危机下银行的损失,以及整个金融机构的损失。

(三)风险的模型不同。当银行采用微观审慎对银行进行监管时,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来自外界的外生风险,对整个金融行业而言属于不可分散风险;而采用宏观审慎的监管机制时,银行面临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内生的,并不存在与整个金融行业,因此其危害性较小而且容易解决。

(四)金融机构间的相关性和共同风险暴露的关系不同。微观审慎监管制度下,金融机构间的共同风险的暴露并不认为是有关联的;相反,当采取宏观审慎制度进行监管时,整个金融机构间共同风险的发生被认为是有一定联系的。

(五)审慎控制的衡量标准不同。以单个金融机构为单位实行自下而上的衡量方法是银行微观审慎控制下的衡量标准;与微观审慎不同,宏观审慎是以整个系统范围为单位实行自上而下的衡量方法的。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金融市场潜在的风险将不断扩大,而其中蕴藏的系统风险更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下,将无法做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衡量。另外,微观审慎监管下,银行对市场面临的顺周期性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相反,缓解顺周期性导致的风险积累,将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任。同时,宏观审慎还能实现对市场流动性的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资金流失的重大风险,次贷危机的发生也正是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的。因此,实现银行监管从微观审慎转到宏观审慎是一种很好的关注资金流动性的方式。结合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以及微宏观审慎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银行实行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是通过对风险相关性的分析和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它是有效预防金融风暴的发生,保证整个金融体系良好运作的有效保障。

三、金融危机下银行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世人至今仍心有余悸,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原有金融生机是国家金融机构的重任。同时,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金融改革方案更是全球性的当务之急。将微观审慎升华到宏观审慎,加大和完善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是银行业面对金融风险的必选之路。

(一)关注欧盟,遵循央行监管。面对金融风险的袭击,欧盟实施监管改革中,建立了一个新机构:欧盟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其旨在汇集和分析有关金融市场稳定、宏观经济条件和所有金融部门宏观审慎发展的全部信息。因此,关注欧盟应对系统风险的相关对策制度,是银行面对金融危机的威胁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除此之外,更要结合实际国情,遵循中央银行宏观审慎政策的趋势。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同于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加入欧洲联盟,因此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必须始终遵循中央银行的审慎政策。中央银行具有理想的能力来监测宏观经济的变化,同时由于货币政策可能对杠杆和风险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把宏观审慎职责集中在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带领和引导国家银行业从微观审慎升华到宏观审慎,齐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二)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双管齐下。宏观审慎是在微观审慎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是微观审慎的升华,但这并不表示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时只有采取宏观审慎的应对策略,相反,应该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使二者并肩作战。从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管理理念中也可以发现,其二者各有侧重,同时也各有重任,任何一方的失职,都会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三)设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风险都是潜在的,危机也是无形的,银行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多大的市场无限是无法直视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汇总进而对金融形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在对银行面临的风险的预测的前提下,争取将风险降至最低直至消失,是银行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也是银行实现监管制度由微观审慎升华到宏观审慎的关键。

结论:银行业面对的无论是潜在的非系统风险还是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实现银行监管制度的宏观审慎,使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肩作战,不仅是银行从金融危机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也是实现完善银行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中国金融研究 》2012年5月

[2]巴曙松 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3]李妍 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 金融研究 2009年8月

[4]易纲 王召 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 经济研究

[5]周小川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 金融研究 2011年1月

上一篇:中国对外投资逆势增长 下一篇:刍议成本动因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