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07 01:52:47

市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决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规划园区发展的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投入开发,促进园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市计委和经贸委一起对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现状、问题、发展潜力作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供参考。

一、我市各级各类开发区建设现状

我市的开发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滚动投入和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尤其是近年来,在加快发展外资、民资和企业“转制”的大背景下,在外向带动,城市化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开发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截止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外商投资区、民营工业区、科技产业园等)36家(其中省级开发区2家),规划总面积205.7平方公里;开发区进驻企业总数2145家(其中外资企业625家),实际吸引投资337亿元(其中外资20.57亿美元);区内企业就业人数达到23.46万人;20*年区内工业投资约占全社会新增工业投资的85%。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97亿元,财政收入10.92亿元,完成出口16.52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主体,呈现以下鲜明特点:

1、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以各镇开发区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市现有的两家省级开发区开发较早,近年呈加速发展态势。经过10年的发展,两区建成面积已由最初规划的10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近3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次年就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连续4年成为省、苏州市的先进开发区,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协会将我市评为2000年度投资环境最佳,投资风险最低的大陆城市。截至20*年底,区内企业共有417家(其中外资企业329家),实际吸引投资97.2亿元(其中外资11.2亿美元)。汾湖旅游度假区去年以来引资速度迅速加快,区内企业总数达到286家(其中外资企业1*家),实际吸引投资15亿元(其中外资1.2亿美元)。两区合计企业总数703家,其中外资企业431家,占全市开发区企业总数(下同)的33%和69%;实际吸引投资合计112.2亿元,其中外资12.4亿美元,占33.3%和60.2%。两家省级开发区是我市外向型经济名副其实的龙头。

我市各镇的开发区也发展迅速。盛泽、震泽、黎里、梅堰、南麻、金家坝等镇开发区内企业超过100家。所有镇开发区均有外资进入,并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如菀坪等镇以开发区为依托,去年至今年在利用外资、吸引民资以及财政收入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经济总量增长迅速。

2、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

(1)开发区内产业高度集聚。

*经济开发区根据自身实际,选准主攻方向,把IT产业作为开发区主导产业来抓,以配套企业吸引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IT产业群。目前区内外资93%为IT产业,IT产业的产品门类齐全,产业链不断延伸,系列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内外资企业和世界IT产业联系紧密,技术设备先进,研发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20*年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称号。

围绕“一镇一业”,依托各自的产业基础,我市各镇的开发区也各具特色,普遍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盛泽民营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业,七都光纤技术开发区的电缆生产,黎里的日用化工业,金家坝的新型建材业,桃源的木加工业,铜罗的花木业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升级,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区内企业的发展。

(2)我市的开发区建设不仅在工业产业上各具特色,而且近年来还逐步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形成了产业联动,互相促进的局面。最近几年=来,汾湖旅游度假区按照工业开发与旅游度假相结合,招商引资二产三产相结合,以三产吸引二产,以二产带动三产的指导思想,第三产业有了新的飞跃。总投资超过1亿元,占地706亩的大渠荡景观区目前在抓紧施工;新锦发五星级度假村首期工程106幢游艇别墅,其中80幢土建已经结束,并已开盘销售;投资5000万元,规划12层的芦墟大酒店已破土动工;区内的莘园度假村、商业街等人气日旺。还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看好开发区,几个较大型的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经济开发区引进了总投资2.5亿元的运东商务中心,并确定了运东汽贸城、新城花园等项目设计方案。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3、开发区内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全市开发区企业平均投资达到1560万元。*经济开发区内的华宇电脑、大同电子、台达电子、中华映管、高创电子、全友电脑、华渊电机、亿光电子、亚旭电子等旗舰型大企业相继落户。高创电子、大同电子2001年已跻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00强,高创电子还入围200强。目前华宇、中华映管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区内企业生产的液晶显示屏、平贴式电阻、钽质电容、锂电池、多层线路板等科技含量高,都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产品。汾湖旅游度假区今年引进的项目规模也都较大。各镇开发区内几乎都有当地近年崛起的龙头骨干企业,颇多企业投资规模超亿元。黎里等镇开发区近年还有旗舰型外资项目开始落户。

4、各项比较扎实的保障措施,促进了开发区快速健康的发展。

适时调整规划:伴随着工业新投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区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镇两级适时调整规划。市委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松陵镇16个村、同里7个村划归*经济开发区管理;将原芦墟、莘塔和汾湖旅游度假区区域规划三合一。发挥“原芦墟工业总量大实力足,原莘塔镇可开发面积比较大,旅游度假资源比较丰富及汾湖旅游度假区牌子大,知名度高”的三大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开发区的体量迅速增大。

给予扶持政策和调整管理体制:在开发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除了充分执行好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鼓励资本入区的政策。同时根据区划调整和发展实际,*经济开发区和汾湖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体制也有了相应的调整,更有力地保障了开发区的健康发展。各镇也都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在组织领导得到保障的同时,许多镇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管理,成立了管理机构。如黎里镇抽调了分管书记、分管镇长和镇长助理,将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集中,成立了开发区管委会。规范运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大部分工业项目进入了开发区。

招商得力:两家省级开发区和各镇都建立起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内外资并举,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建立起了许多招商渠道,同时也探索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办法。

服务到位:服务是开发区第一投资环境。无论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定期上门”还是“个性化服务”,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都能以客商为对象,努力建立符合WTO规范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5、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快速推动了城市化建设。

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农村快速向小城镇聚集,重点城镇向城市型转变,我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目前我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0%以上。同时也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年全市三产增加值达到86.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7%,占全市GDP的的比重达到37%。

二、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市开发区建设的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比较突出的有:

1、开发区建设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各开发区征地开发成本较高,征地难度大,同时客观存在的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又抑制了转让价格,许多开发区,主要是镇级开发区处于转让一亩亏损一亩的局面。各镇除了确保必需的“开门费”,可支配财力基本上投入了开发区建设,但毕竟资金有限,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跟不上项目建设。另外进区企业效益产出的滞后性,短期内也无法缓解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2、快速发展与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

目前我市对镇级开发区还没有统一认定,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均由各镇自行负责。部分开发区功能定位不太明确,不但行业规划、行业管理比较滞后,有些项目还给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此外,随着开发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资源紧张,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也缺乏。

3、招商引资与用地矛盾突出。

根据*市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我市至去年年底的建设用地面积已接近耕地面积的一半,未利用地所占比率小,土地后备资源贫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更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同时,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不断深入,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招商引资与用地矛盾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了解,今年我市土地需求量约为3万亩,而省里给的指标仅为1000亩,通过项目争取到了1万多亩,缺口尚有1万多亩。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和推行。

近年来规划调整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部分乡镇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原则时,没有对对规划期内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导致了近年来频繁的规划调整。另外,部分乡镇干部缺乏规划意识,过于迎合投资者的要求,选择厂址过于随便,导致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的发生。多年来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和推行,而且随着调整规划工作量的增加,延长了建设用地审批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使得今年“土地证”的办理十分缓慢,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意。

5、土地的实际利用率过低。

许多企业的单位面积土地投资额偏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很低;有的企业闲置土地,征而不用;还有的假借项目圈地,试图从中牟利。从而造成了我市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6、镇级工业开发区布局过于分散。

原因在于:第一,由于投资者的反对,好多镇的开发区抛开了原有的规划,转而沿路开发,形成了许多小区。第二,一些镇除了镇级设立开发区外、各村也有开发区,不仅造成开发区的小、乱、散,而且还造成了基础设施的重复投入。

三、对全市开发区发展的思考

(一)发展思路:

以把*建成为一个接受上海大都市辐射、以五大经济区域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卫星城市为目标,把开发区作为我市培育和发展区域竞争优势产业的空间基础,充分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突出产业集群,加强投入开发,重点建设好若干开发区。

(二)主要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十五”后两年年均增长25%,“十一五”年均增长22%。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

2、进出口总额。“十五”后两年年均增长30%,“十一五”年均增长26%。到2010年达到250亿美元。

3、产业集中度。加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力度,延伸产业链,以“政府引导、企业决策、市场运作”的思路,组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到2010年争取组建成10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三)发展原则

1、高起点规划原则。确立精品意识,以产业集聚为目标,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集中建设、联动开发、滚动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2、可持续发展原则。确立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3、开放式开发原则。创新观念,冲破体制障碍,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开发机制。

4、循序推进原则。要根据规划,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四)对策措施

1、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对开发区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发挥产业集聚效益。

(1)将我市规划为五大经济区域,以五大经济区域为中心,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严密规划。。五大区域分别为:电子产业、旅游业区域,包括松陵、同里,以电子产业和旅游产业为发展主体。临沪经济区域,包括金家坝、北厍、黎里、芦墟,以建材产业和日用化工产业为发展主体。纺织服装区域,包括盛泽、平望、梅堰、南麻,以丝绸纺织服装产业为发展主体。临浙经济区域,包括震泽、七都、八都、铜罗、桃源,以光电缆产业为发展主体。沿太湖经济区域,包括菀坪、横扇、庙港,以生态农业——特别是太湖水产业,缝纫机产业,羊毛衫产业为发展主体。

每个区域中不排除有特色的目前规模尚不太大的行业的发展,如芦墟的IT产业、旅游业,北厍的铜字业、制鞋业,桃源、铜罗的花木业、制桶业,震泽的服装业等。另外在每个区域中要培育一、二个规模型龙头企业作依托,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行政服从经济。利用此次乡镇合并的机遇,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总体建设,不可各自为政,齐心协力打造五大经济区域,根据各个经济区域的产业特色,调整内部各个开发区的区域发展布局和规划,加快各园区的一体化建设,防止盲目重复布点,引导园区朝着大工业、大产业、特色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全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行政体制要紧跟经济区域,成立对应五大经济区域的五大行政中心,协调经济区域内的发展建设,加强对经济区域的管理和监督,为经济区域的发展打造保姆式服务。

(3)明确产业集群目标,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我市目前六个名列省重点培育的经济板块分别是:IT产业板块、盛泽丝绸纺织板块、七都光电缆产业板块、菀坪缝纫机产业板块、横扇羊毛衫产业板块、金家坝彩钢板产业板块。我们要以此作为新一轮发展的起点,进一步推进集聚,做大做强板块经济,以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至2007年,六大经济板块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

(4)诱导产业依次向开发区集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集中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所有开发区不仅要引导国外企业进入,还要向国内企业敞开大门,为国内外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相互接触、相互学习,共同利用外部资源,开展专业化分工的机会和条件。

2、改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1)加快建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集开发、规划、建设为一体的高效完善的开发区管理机制。各开发区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协调运作。更要增强市场观念,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支持的做法,广开聚财生财之路,实现开发主体和开发资本的多元化。

(2)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从依靠政策优惠向依托综合环境优势的方向转变。按照“产品项目一体化、公共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思路,营造开发区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创业环境,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计、金融保险等中介机构,从整体上增强开发区的服务功能。

3、抢抓国际制造业转移契机,提高开发区国际化水平。

(1)不断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欧美跨国公司的引资力度,争取已经落户的外资企业进一步追加资本投入,推动跨国公司本地化。

(2)加强外资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延伸。把着力点放在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产业链上,引导外资企业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延伸,增强外资集聚效应,构筑外资项目产业链的延伸平台。

4、推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我市目前比较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已经形成的集群优势,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培育具有特殊区位优势、具备综合服务功能、依托开发区、为重点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和以商贸连锁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企业。

5、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干,地方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未来五年,*应基本建成放射型高速公路网,配套建设干线公路网和县道公路网,实现每个镇20分钟内可上高速公路,1小时内可到达上海郊区外环的目标。积极推进重点电力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电网改造,确保供电充裕、安全和可靠。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程,推动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2)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为投资者提供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在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基础上,继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越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强化亲商、重商、护商、安商观念,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开发区外来投资的“绿色通道”,未设立服务窗口的开发区应尽快设立“一站式”服务的窗口,制定便捷服务、预约服务、特事特办制度,形成快速办事通道,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对投资者有意投资,并适合我市发展需要,但国家产业政策有所限制的较大项目,要积极加强协调沟通,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创造条件让其落户我市。积极帮助现有外资民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现有企业健康发展。对现有外资民资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视同新办企业,同样给予优惠扶持。对外资民资企业引进的中高层管理人才,要给予其家属和子女入户、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对在外资民资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人事服务,与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对现行保留的审批和核准项目要进一步清理。同时,要加强对审批事项的监管,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规范、公开审批和核准事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和责任,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外资民资投资服务实行马上受理、马上办,并实行“一个窗口”审批项目、“一条龙”受理投诉、“一个口子”收取行政规费的制度,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出人人参与优化环境、关心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1)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开发区须争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区内新增各类企业的税收,除按规定必须上交国家的部分外,全部返回开发区建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区应制定专项发展基金的使用办法,报市财政同意后执行。

(2)采取积极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中小企业是产业集聚不可缺少的成员。中小企业的特定性质使其在集聚的形成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小企业是建立多品种少量生产体系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必然要面临经营不稳定、新产品开发能力低、信息不灵等难题。为克服中小企业的上述局限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活力,应给予积极而广泛的政策支持。充分运用好我市已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建设担保等。

(3)全面清理各类收费。对开发区内企业取消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按证照成本核定证照工本费。开发区内属于强制或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

(4)改进项目建设管理。在开发区内投资的项目,在符合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允许企业自行决定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施工招投标。在符合行业规定的前提下,任何部门或机构在提供公用事业服务时,不得要求开发区内企业项目施工采用其指定的设计、设备及施工单位。

(5)适时调整引资政策,实施一定程度的区域倾斜引资政策。

区域倾斜的引资政策应以有效地构筑产业集聚为指导思想,以补充必要的经营资源缺陷为原则。

7、解决好招商引资与用地矛盾

(1)大力推进实行企业集约用地。过去由于我市企业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在招商引资中为了吸引外商、民营企业主前来投资开发,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以较多的土地资源换取资金和技术。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新的经济态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谋取投资效益。因此,实行企业集约用地,不仅可以遏止投资者的“圈地运动”,而且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加快企业基建的步伐。

(2)强化土地规划管理。土地规划必须高标准,要与城建规划相吻合。当前我们要尽量减少对规划的频繁调整,逐步改变规划跟着项目走的被动局面。尤其是对于新开发区,要切实推行相对集中、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对于建设项目用地,要突出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1、事前管理:要严格按照部、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方法》要求进行预审,把好土地供应关,按建设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额确定供地量,约定土地建筑密度,土地容积率,凡是达不到要求的应核减用地。要促成村级工业建设用地项目向镇级开发区集中,小区向大区集中,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2、事后管理:要建立用地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制度,对供地状况进行监测,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遏制违法违规的现象,为今后正确供地提供对策,促进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

(4)盘活企业现有土地。主要是针对老开发区或工业小区,这些区域土地基本已征完,厂商大多已落户,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我们要提高其土地利用水平,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对于投资没有到位或投入产出率低,甚至严重亏损的厂商,可以通过协商,把多余的土地投入市场,重新加以开发利用。2、对于征而不用和长期抛荒的企业土地,应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安排给新上马的企业使用。

(5)按照投资项目的实际需要配置土地,实行定额管理。尽管国家对各类建设用地有定额标准,但我市建设用地大体上只是定性管理,远未达到定量管理。目前,苏州市规定省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5亿美元、乡镇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3亿美元;昆山的定额标准是省级开发区投资率为每平方公里4.5亿美元、乡镇开发小区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亿美元。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标准,打造合适的定额标准,从而根据不同的行业,执行不同的供地标准,合理的配置土地,给投资者“量体裁衣”。

(6)政策扶持,努力降低土地成本。五年内,对重点开发区用地的税、费,除按现行比例标准应交国家和省里的,市里留成的部分全部返还开发区,列入专项发展基金。

(7)规范项目报批制度,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对超过市审批权限、属国家和省审批的项目,一定要规范运作,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等,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并得到批复同意,从而凭借项目来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上一篇: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研究论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