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大”字头称谓词辨析

时间:2022-09-07 12:49:15

《现代汉语词典》“大”字头称谓词辨析

[摘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大”字头的有些词语的释义有不妥之处,如“大姑子”释为“丈夫的姐姐”,“大舅子”释为“妻子的哥哥”等等,要么释义不准确,要么不周全,要么有不恰当的感彩。

[关键词]大 顺序 第一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57-01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条地照搬硬套,就不如没有书好。为什么,因为书中也有错。作为语文教师,工具书是最多的,而最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使用中,笔者觉得有些词语的释义有不妥之处,如“大姑子”释为“丈夫的姐姐”,“大舅子”释为“妻子的哥哥”。要么释义不准确,要么不周全。本文拟就《现代汉语词典》先后(以下行文中称“先后”为“旧”与“新”)两种不同版本中部分“大”字头人物称谓词做点辨析,借此和同行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大”的义项

大:①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对象(跟小相对);②大小(的程度);③程度深;④用于“不”,表程度深或次数少;⑤排行第一的;⑥年纪大的人;⑦用在时令或节日前,表示强调;⑧(dà)姓;⑨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大:(方)①父亲;②伯父或叔父。

大:(古)又同“太”“泰”(tài)。

本文所选词对应的义项为第⑤条,即排行第一的。

二、词条辨析

(一)大伯子:丈夫的哥哥。新旧版本同义。如果丈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哥哥,究竟是指哪一个呢?这样就不准确了。如果丈夫就是排行第一的,则无。当为:丈夫的大哥。

(二)大伯:伯父。新旧版本同义。应当指:父亲的亲兄弟中排行第一的那位。

(三)大副。轮船上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大副之下有二副和三副。新旧版本同义。也就是排行第一,这个解释准确无歧义。

(四)大姑子:丈夫的姐姐。新旧版本同义。只是旧版本前有“”,表明是口语。两种版本均释义为“丈夫的姐姐”,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细做分析,却有不当之处。如丈夫在其家中排行是最小的,而丈夫又有若干个姐姐,就不准确了;再则,如丈夫在其家中排行老大,他只有几个妹妹,而丈夫的这些妹妹都是自己的姑子,这个解释就落空,而不指任何人了。笔者觉得当释为:丈夫的亲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女性。或者简洁准确定义为:婆婆的大女儿。

(五)大舅子:妻子的哥哥。新旧版本同义。也只是旧版本前有“”,表示口语。如果妻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哥哥呢?难道每个都是大舅子吗?当然不是。还有一种情况,妻子只有弟弟,而没有哥哥,也就不准确了。准确定义为:岳父岳母的长子。这样,不论妻子在其家里排行第几,均可合情合理解释。

(六)大老婆:有妾的人的妻子。新旧版本同义。如旧中国的男人有相当一部分有若干房妻子,大老婆准确说是指第一房,原配或正房。

(七)大妈:伯母。新旧版本同义。准确当为:父亲的亲兄弟中排行最大的(第一的)娶的妻子。如有几个比父亲年长的娶的妻子,则依次为大妈、二大妈、三大妈……

(八)大娘:伯母。新旧版本有两个义项。义项①相同:“伯母”。义项②也相同(略)。不同之处:旧版本义项①前有,表明是口语。新版本增加了一个义项③:大老婆。只谈义项①“伯母”。后面举例是“三伯母”,即有大伯母、二伯母之别。

(九)大少爷。旧版本:指剥削阶级出身,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现多指不好劳动、挥霍无度的人。新版本:指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新版本删去了“剥削阶级出身”这个定语。

在当今社会,一些有点身份地位或经济状况很好的人家的长子,也称大少爷。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心情下,可以褒义,也含有贬义,但大多含贬义。如“这是某长家的大少爷”“这是某经理家大少爷”多少含有点自贬的调侃意味。

(十)大婶儿:尊称跟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妇人。新旧版本同义,但仍然有不当之处。应当是“与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且其丈夫是兄弟中排行第一的男人的妻子。”生活中还有二婶、三婶之称谓。这个称谓盘县本地人称“大娘”。

(十一)大叔:尊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新旧版本释义相同。只是有不准确之处,应当指与父亲同辈的堂兄弟中排行最大而年纪又小于父亲的男子。盘县也叫大耶。

(十二)大姨:最大的姨母。新旧版本释义相同。有两种情况:在母亲的亲姐妹中必须是排行最大的,而且必须是长母亲的。另外,在母亲的堂姐妹中,不论年纪大过母亲还是小于母亲,但排行必须是最大的。在母亲的表姊妹中亦然。

(十三)大姨子:妻子的姐姐。新旧版本释义相同。旧版本前有,表明口语。如果妻子有两个、三个姐姐就不好称呼了。准确的说法:妻子的大姐。生活中有二姨子、三姨子之别。

以上仅是个人之见。笔者以为作为工具书的《现代汉语词典》有一定的硬伤,在所难免。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如何使用工具书上就不能熟视无睹了。

上一篇:从语用学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 下一篇:英汉交际套语中的文化冲突与交际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