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需要“三足鼎立”

时间:2022-09-06 10:53:36

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需要“三足鼎立”

[摘 要]“十二五”时期中央已经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国内外实践证明,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保证我国城乡居民敢消费,能消费,放心消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增加;居民消费;“三足鼎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135-0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发现,“扩大内需”第一次以独立章节的形式提出来,而且内容比重大。这是以往五年规划中没有的情况。中央向我们发出什么信号呢?信号就是中央已经明确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外需明显下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另外,我国投资增长较快,过多投资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还会扩大生产能力,加剧产能过剩,中央已明确未来五年要优化投资结构,而不是扩张投资规模。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质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看,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任都将落到消费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就很弱,那么,想什么办法让居民真正能消费起来,这就要从“三足鼎立”上下工夫。

1 一足――“能”消费:大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尽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迅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却平均每年以0.44个百分点的幅度下降。其中,最终消费率由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8年的48.6%;居民消费率由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8年的35.3%。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消费率在70%~80%,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的埃及和南非平均消费率分别达到84.77%和81.43%的高位,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四国的平均消费率也分别在70%~80%。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要低30~4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却从2000年的77.2%上升到2008年的79%。因此,我国消费率降低说明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下降。

我们知道扩大消费就要花钱,钱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消费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

为此,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能容纳80%的就业人口,是实现更多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只有增加就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放松市场准入。二是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进行税费减免。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二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增加农民收入,补贴三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以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依靠农村补贴城市,三农的需求受到抑制。通过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增加城市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提升农村收入水平,总之是在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三要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税负,从而减轻居民负担,相应增加居民收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5∶1扩大到2008年的3.31∶1。农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由1990年的31%,下降到2008年的11.5%,农民消费增长明显滞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致使大多数居民消费倾向趋低,进而导致总需求不足。因此,要通过税费来调节差距。如: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简化税率,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税负;对中低收入群体创业减免税收,对年收入一定额度(如5万元)以下居民或个体户、私营企业税费要有一定优惠政策。

2 二足――“敢”消费: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居民敢花钱、敢消费,真正去解决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这辆马车强壮起来从而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获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实际运行的社会保障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组成。

由于长期以来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社保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十分突出,并且一直处于资金规模小的状态,所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势在必行。提高社保标准:第一,扩大社保覆盖范围,让13亿人口都享有医疗保险,买得起医疗服务;住有所居,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老有所养,国家支付最低养老金。第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改善社会保障待遇,如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增加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当

参考GDP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建立社会保障支付预算,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抚恤金的支付调整机制。第三,和谐社会保障关系和公平社会保障待遇,消除城乡居民待遇差别,为此,要尽快补上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这块“短板”,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大大落后于城市,我们知道城市企业职工已经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还正着手将无养老保险的城市老年居民也纳入保障的范围。然而,截至2010年5月,全国参加新农保试点的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参保农民只有5199万人,这意味着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没有纳入养老保险。农民是扩大消费的最大群体,如果在“十二五”时期不千方百计尽快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村人口保障问题,那么扩大消费就很难启动。因此,要急需消除城乡居民待遇差别。另外,完善社保制度,还应扩大基金储备来源,资金筹集的主体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国家筹集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国家财政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单位和个人筹资包括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以及强制个人储蓄等方式。

3 三足――“放心”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建设比较滞后,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不良的市场竞争秩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食品安全没有得到保障,老百姓消费不放心。三聚氰胺、苏丹红、添加剂、激素、色素乱用,有些人为了赚钱给海鲜吃避孕药,往食品里加工业原料,这些现象使居民消费愿望下降,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经济发展怎么能靠居民消费来拉动呢?因此,这方面要下大工夫,不要让老百姓喝奶喝外国奶,吃药吃外国药。这就需要政府出面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且,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政府要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归根结底就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健全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市场监管机制,创造公平有序、守法经营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因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大治本力度,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四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价值引导对策浅析 下一篇: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