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让每个家庭不会因病而致贫返贫

时间:2022-09-06 10:51:38

孙志刚:让每个家庭不会因病而致贫返贫

2012,大病医保启航元年。

这一年,深受十三亿国民关切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开始实施。根据《指导意见》,一项由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的大病医保制度将得以建立。参保所需要的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大病医保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引发人们关注。在这项改革推开之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为记者讲述了这项政策的制定过程。

“改革要让每个家庭都不会因病而致贫返贫。”孙志刚指出,此次政策调整意在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利于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促进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财经国家周刊》:请问您怎么看待大病医保,这项政策最主要的初衷是什么?

孙志刚:在我国的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不少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虽然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已经建立,覆盖十三亿多人口,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但是,大病保障仍然是个“短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老百姓不幸患了大病,能不能看得好是医疗技术水平问题,能不能看得起,则是医疗保障制度设计问题。近日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这里的“病”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病种概念,而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以此判定是否会因病致贫返贫。

我们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定义,即: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等于扣除基本生活费(食品支出)后家庭剩余收入的40%。我们将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换算成国内相应统计指标,按2011年数据计算,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只要参保(合)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这个水平,大病保险就开始发挥补偿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这项改革的出台受到了广泛肯定,但业界也有人担心医保基金不能承受大病保险的支出。那么医保基金目前的承受能力怎样?是否能够承担得起?

孙志刚:有人因此担心医保基金不能承受大病保险的支出。从地方的探索来看,利用基金的结余开展大病保险,效果不错。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存在不少结余,而很多患大病的参保(合)群众仍然看不起病。为此,大病保险所需资金首先利用结余基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可以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对具体的筹资额度或比例,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医疗费用水平,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

极少数低收入或发生巨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通过大病保险仍不能解决其实际困难,则需要进行医疗救助。我们将把医疗救助的关口前移到医院,做到早发现、早救助,争取发现一例,救助一例,解决一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财经国家周刊》:大病医保政策的推行,需要哪些配套改革?您怎么看待大病医保的作用和意义?

孙志刚: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医疗费用发生的源头在医院,医院改革不到位,大病保障水平再高,也会被虚高的药价和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给挤掉,医保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也会降低。“十二五”期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运行新机制,使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各项改革互动互进。

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惠及十三亿参保(合)群众,可以切实减轻他们的大病负担,惠民利民,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上一篇:试论企业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风险及控制 下一篇: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