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梨埠梧州话常用古词语与释义

时间:2022-09-06 08:02:39

摘 要:现代梧州市苍梧镇梨埠村民所使用的话语中含有不少古词语,它们在语音词义上保留了古代词汇的基本特征,本文分析了梨埠梧州白话中一些常用的名词和动词,它们现在应经成为梨埠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词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梨埠的发展中经久不息。

关键词:梨埠梧州白话;古词语;例子解释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159-01

梨埠镇位于梧州市苍梧县东北部,东与广东省相邻,西与六堡镇接壤,南与木双镇交界,北靠石桥镇。镇政府所在地梨埠圩,距县城65公里。全镇总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28174人,其中汉族占99%,其余为瑶族和壮族。梧州往桂林公路穿过境内,交通方便。尽管受西南官话的影响,但梨埠梧州话仍然保留部分古词语,主要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词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梨埠的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经久不息。

一、名词类

1、禾(vuo35)。《说文解字・禾部》:“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诗・豳风》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疏》苗生秀谓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四种,其馀稻秫粱皆名禾,惟麻与菽麦无禾称,故再言禾以总之。又《山海经》玉山,王母所居。昆仑之墟,其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二月生,八月熟。《注》木禾谷类可食。禾,原指粟即小米,引申为禾苗,尤指水稻之苗。在梨埠梧州话中,与其相关的词语有:禾稿、禾叶、禾秧。

2、墟(?尬y53)。集市。“墟”在古汉语中原本写作“虚”,本义是大丘《说文・丘部》:”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墟。”《正字通・土部》:“墟,今俗商贾货物辐凑处谓之墟,亦谓之集。”在梨埠白话中,“赶集”叫“趁墟”,与之有关联的词语有:大墟,小墟、墟日、散墟、墟头、墟尾。

3、面[min35]。脸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颜,前也,从页,像人面形。”梨埠土白话中的脸与面是不分的,不像现在的普通话中脸:指人的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面:指人的面孔,头的前部。梨埠土白话中与它相关连的词语有:面布、洗面、洗面水、面子、某面、洗脸盆、苹果面,国字面、面相、面大等等。

4、木【mou5】。树的意思,在梨埠土白话中,人们日常生活通常用“木”来代表“树”,而不是念“树”。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木头、木尾、砍木、木皮、木板、杉木、松木、木盆、木桶、木支、木糠等,有学者认为这种叫法是两汉以前的说法。

5、衫【san53】。衣服。《释名・释衣服》:“衫,芟也,芟未无袖端也。”今指各类单层上衣。如衬衫、汗衫、茄克衫等,亦为衣服的通称,如衣衫。梨埠土白话中与之有关联的词语如:衫袖、长衫、衫裤、买衫、洗衫、衫扣、新衫、旧衫、衫袋、借衫、亮衫等等。

6、颈【k?着?耷42】。脖子《说文解字・页部》:“颈,头茎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有关联的词语如“硬颈”就是“犟嘴”的意思。“颈性”是“脾气”的意思。

7、屋【ou5】。房子。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梨埠土白话中与之有关联的词语有:新屋,旧屋、瓦屋、屋头、屋檐、泥砖屋,沙砖屋、老屋、屋顶。

8、牯【ku35】。雄性动物。《广韵》中这样解释它:“牯,公户切,音古。”梨埠土白话与之相关联的有:牛牯。

9、台【t?尴232】。桌子。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台,侍也。――《广雅・释诂》。梨埠土白话与之相关联的有:台盆,台盆面,台脚、神台、烂台等。

二、动词类

1、淋【l?坠m24】。浇。《说文》:“以水沃之。”《玉篇・水部》:“水浇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淋水、淋菜、淋湿、淋粪、水淋日晒、淋草。

2、倚【ki24】。站立。《广韵》渠绮切:“立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倚起身、倚好、倚稳。

3、【ki24】。站立。《广韵》渠绮切:“立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倚起身、倚好、倚稳。

4、擘【pei35】。剥开。《广雅・释站一》:“擘,分也。”《释言》:“擘,剖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擘开,擘材,雷公擘、擘歪、擘木。

5、煨【ui53】把生的食物置于带火的灰里使受热或烧熟。”《玉篇・火部》:“煨,盆中火”《广雅・释言》:“煨,火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煨番薯、煨熟、煨鱼。

6、壅【ja?耷53】。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上。《广雅・释站二》:“壅,障也。”原意是遮盖,后引申到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上。《篇海类编・地理类》:“壅,培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壅泥、壅草、壅肥料、壅粪、壅菜。

7、行【ha?耷232】。走。《说文解字》译为:“行,人之步趋也。”《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难行、行路、行亲戚、行街。

8、归【kuai53】。回《广韵》平声微韵举韦切:“还也”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去归”指回家。

9、拎【n?着?耷35】。拿,用手提。《玉篇》:“手悬拎物。”《广韵》郎下切。在梨埠土白话中与之相关的有:拎钱、拎包、拎箱、拎袋等。

作为汉语方言之一的梧州梨埠土白话,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当地西南官和少数民族瑶话、壮话的影响,语言间的接触和融合使词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期间的古汉语成为研究民族发展史和古汉语历史的重要材料之一。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上文只是从基本日常生活中用的几个名词和动词指出梧州梨埠土白话的一些特点。想要深入认识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艺术类学科学分制体质下造型类课程的“阶梯式... 下一篇:中国古典诗歌欣赏之意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