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习题选编初探

时间:2022-09-06 07:51:00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习题选编初探

摘要:文章从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习题的难易程度、选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避免选编有争议的习题、建立习题库等四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习题如何选编。

关键词:新课程;习题;选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2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研讨“习题”的文章比较少,好像大家对这一话题有点避讳,觉得一说到习题就是题海战术,是应试手段,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其实我们教学中离不开习题,天天和习题打交道,习题在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适的、恰当的习题是我们教学中的好帮手。课外辅导书与网络上有关必修模块的习题或多或少都有超过要求的,不能“拿来主义”。习题选编好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成功了一半。那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习题如何选编呢,我觉得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习题的难易程度

进行习题选编时,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熟悉课标,明白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不同要求。同时我省教育厅特别制定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这份文件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规定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对各必修、选修模块的课程标准提出较明确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非常适合我们教师使用。所以我们在进行习题选编时必须认真学习这两份材料,时刻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学要求”。

许多课外辅导书与网络上的练习都是照搬高考原题用做必修模块的练习,我们教师若不加选择地利用这些练习,不注意习题的层次性,一股脑地抛给学生,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这样是不负责任的。还有老师对必修、选修要求不加区分,出一些超过必修要求的题目来用于考试,例如许多学校高一的阶段考试中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问题,这样造成的影响更坏。所以我们教学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习题选编时更要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好习题的难易程度。

二、选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本”。我们选编习题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那些情境真实、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一定探索性、趣味性、开放性的习题。习题的选编要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要注意三维目标的体现。选编的习题除了对核心知识考查外,还要让学生真实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做习题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摒弃那些“繁、难、偏、旧”的习题,摒弃那些纯粹玩数学游戏的习题,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习题。

例如在学习硝酸这一知识块时有关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比比皆是:

这种繁难复杂计算的习题,对学生的思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

我们再来看教材上的一道习题,苏教版化学1 专题2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练习与实践”第10 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即可得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氢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4)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5)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95g,完全反应后得到气体5.6 L(标准状况)。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6)现有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样品,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这题前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后面是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训练,并且又具有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几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前面的问题对后面的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提示作用,程度弱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前面几个小问,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全部完成,尤其是第六小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类似这样的习题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

我们选编习题时就是要选编上述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题目,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体验真实的过程与方法,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外习题选编时不仅要注重习题的“质”,更要控制好习题的“量”,不能用大负荷的训练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的。习题选编时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拉开题目的档次,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的分布要有适当的比例,题目要面向全体学生。习题选编时,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也要恰当,一般不要选用过多的选择题,因为非选择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更大的作用。

三、避免选编有争议的习题

对于有争议的习题,或有科学性错误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教师在选编习题时事先要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甄别习题。

比如必修化学1中经常碰到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盐酸是不是电解质?有观点认为:“盐酸是混合物,因为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所以认为盐酸不是电解质”。另外有观点认为:“酸、碱、盐是电解质,盐酸是酸,约定俗成认为盐酸是电解质”。显然,这是一个编题时应该回避的问题,但有一些教辅书中,甚至在期中考试的试题都出现要学生判断“盐酸是不是电解质”这一争议性问题。

又如能否用氯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我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发现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通过理论计算也可得出氯化钙与碳酸氢钠溶液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教学中不能再以“CaCl2溶液跟NaHCO3溶液不能反应”或“Ca2+能否与HCO3―大量共存”进行教学和习题选编。

类似这样有争议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和集体备课,先下到“题海”,将题目过滤一遍,删除这些有争议的或者是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提高选编习题的质量。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习题库

网络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各地市模拟试题,各学校的阶段考试试题铺天盖地。我们可有针对性地收集福建省本省本地市的试题,为建立自己的习题库打下基础。根据教学实际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按章节建立同步训练、单元测试习题库,按学期建立期中、期末考试习题库,对于某块知识点,教师可根据习题的难度建立起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习题库。每年高一化学集备组可以将用过的习题整理出来,为下一届高一教师提供习题来源,也可以减轻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其他年级的集备组可以类似操作,分别建立起选修模块的习题库,高考模拟习题库,化学竞赛习题库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建立网站式习题库,便于老师选编习题,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现成的网站习题库,比如高中化学实践网等组卷网大大提高教师习题选编的效率。

总之,习题选编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习题选编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规范选编习题,科学选编习题,选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最大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指导 下一篇:现代文探究题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