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公关秀”背后的“三重门”

时间:2022-09-06 07:48:40

阿里巴巴“公关秀”背后的“三重门”

阿里巴巴自曝家丑、更换高管的“公关秀”背后,不仅是诚信危机,更是经营危机和控制权危机。

阿里巴巴集团清理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将阿里巴巴(01688.HK)CEO卫哲等人免职的事件,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经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在公司对外贸易平台上,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国际买家,近100名员工合谋其中。为此,CEO卫哲、COO(首席运营官)李旭晖负间接领导责任,引咎辞职;集团CPO(人力资源总监)邓康明降级另用。

阿里巴巴非执行董事蔡崇信透露,公司在评估了那些遭到欺诈用户的索赔风险后,已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来自全球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但阿里巴巴认为每宗诈骗个案涉及受骗买家的付款金额平均少于1200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掌门人马云表示:“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

更像一场“公关秀”

没有揣着几百万元去找网络搜索与传媒巨头,马云选择了自曝家丑、更换高管,因为“如果今天我们没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阿里巴巴将不再是阿里巴巴。”

马云此举似乎向外界宣示了阿里巴巴在面对“诚信危机”之时的果敢和勇气。但在部分业界人士看来,这更像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一场“公关秀”。

2009年、2010年两年间涉嫌欺诈的中国供货商仅占阿里巴巴供货商数量的1.1%和0.8%,似乎尚不足以构成“诚信危机”,完全不必为此大动干戈。正如业界人士所言,如果0.8%出问题高管就要辞职,那么互联网的CEO全辞职算了。

而且接替卫哲职务的却是“诚信问题更严重”的淘宝网总裁陆兆禧。就在此后没几天的2月28日,淘宝网和百度等中国网站一道,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假冒和伪劣产品的年度“恶名市场”名单。

事实上,阿里巴巴供货商涉嫌欺诈由来已久。早在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就清理了近1200家涉嫌欺诈的供应商,包括之前清理的,合计已达近4000家。这个数字远大于阿里巴巴最近公布的两年2200多家。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3•15”消费电子投诉一封邮件中,罗列了15份阿里巴巴欺诈投诉案,这些投诉最早发生在2006年12月,最近的就刚刚发生在2010年12月。总共15份详细的投诉案中有12份涉及诚信通。多名商家称,阿里巴巴的一些业务员在向客户推介诚信通产品时,不仅夸大宣传、刻意隐瞒,还经常制造名额紧缺的假象,一些商家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仔细考量便交了1688元现金购买诚信通。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未建立一套严格认证与和核实考察的流程。尽管购买的是诚信通会员资格,很多阿里巴巴销售人员却并不如实考察商家资质。很大一部分被欺诈的消费者表示,当时选择阿里巴巴的商家时,看中的是商家是诚信通会员,可事实上,往往就是这些诚信通会员的商家出现了不诚信的交易。

甚至,有的阿里巴巴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业绩,默许甚至怂恿一些小企业和个人在阿里巴巴上虚假消息的情况。

有某阿里巴巴前供应商称,“中国供应商这个平台已做得很烂、没什么意思,大的、小的、个人的公司,都混在一起。一些做得好的公司基本都退出阿里巴巴了。这几年,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更喜欢开展个人业务,给一些外贸业务员出谋划策,在阿里巴巴上虚假信息,比如说自己是多么大的一家集团公司,一些外商看到信以为真,就会发订金过来,这些人收了订金,却不发货。阿里巴巴那些做得好的销售员,很多都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的提成很高。”

3月14日,深圳某传媒企业搜集了近10年来阿里巴巴平台上公开曝光的“诈骗案例”并邀请一些嘉宾进行深度解读。对此,3月16日,阿里巴巴发表声明称,“作为一个商业平台,阿里巴巴并非交易当事人,欺诈或不诚信行为,系阿里巴巴一直严厉打击的,视频中涉及部分骗子的案例已经被交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我们也一直在审查、清退和关闭不诚信企业的账号,以保护平台上卖家和买家的权益。阿里巴巴平台上涉嫌欺诈的用户只占平台用户的很小比例,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诚信经营的。”

可见,阿里巴巴在高调宣传自己“刮骨疗伤”的同时,也刻意回避了其在供货商涉嫌欺诈中可能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上海恒隆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卫东分析指出,阿里巴巴诚信通的消费者权益被侵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次自曝家丑的背后,马云的目的应是要更换高管,高调宣称的所谓保护消费者权益只是表象。

面临多重危机

尽管卫哲在内部邮件中写道,“我申请辞职的原因是我作为CEO没有起到阿里巴巴价值观捍卫者的最重要的职责,……我作为CEO的失察职责我理应勇于担当……”但马云撤换卫哲的直接原因,被认为是因为业绩的下滑,阿里巴巴目前面临着B2B这一商业模式危机与电子商务2.0技术升级面临的困境。

一位前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士称,“去年迫于业绩压力,下面销售员作假,高管假装看不见,最后被国外客户投诉事发。”

还有知情人士称,其实当初卫哲与马云早有君子协定,卫哲完成了上市、财报等使命,却无法带领阿里巴巴再次跃升,现在卫哲已经完成了使命,并且带着4000万阿里巴巴股票离开,也值。无论是替马云背债,还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阿里巴巴想要的效果达到了。

目前,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增长乏力已是众所周知,从股价看,自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阿里巴巴的市值最多时缩水超过2/3;目前虽然有所反弹,但缩水幅度仍接近一半。

事实上,阿里巴巴自身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困境。B2C业务模式的兴起对其B2B的模式产生挑战。因为阿里巴巴B2B的模式是电子商务1.0模式,挣的仅是中介的那点银子。而未来全程电子商务2.0是真实商业关系的高度虚拟化,阿里巴巴要真正实现向2.0的跃升,要改变的地方很多。船大难调头。在电子商务2.0时代,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的压力很大,出此下策也别无选择。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B2B和B2C将被整合,将完成B2B2C(把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各个产业链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一完美的商业链条。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只有充分挖掘B2C,才能逐步实现B2B2C。

同时,此次事件更深层的原因也不排除是马云意在通过撤换阿里巴巴高管,向雅虎宣示其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软银、雅虎均是阿里巴巴的股东,在2010年10月开始,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就开始了股权暗战,前者有欲摆脱后者之意。

其主要原因是,根据2005年签定的“股东协议”,从2010年10月起,马云将不再获得“不被辞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保证。并且持股阿里巴巴集团39%经济权益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当时条款约定的35%增至39%,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31.7%,软银保持29.3%的经济权益及投票权不变。

如今,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微妙了。外媒消息称,雅虎将有可能出售所持雅虎日本35%,这也预示着软银与雅虎16年的密运或将走到尽头,而牵扯到其中的是阿里巴巴。

事实上,马云一直想回购雅虎公司持有的股票,但被雅虎公司断然拒绝。在失去法律意义上的控制权之后,面对女强人雅虎CEO巴茨,马云需要在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中建立起不容置疑的权威和真正的影响力,以向雅虎宣示其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权,迫使雅虎向他让步。

业内人士指出,雅虎之所以不愿放弃阿里巴巴的股权,无疑是看中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淘宝网及支付宝的潜力,而只有淘宝上市后大股东的权益才会最大化。在马云“不被辞退”的条款到期,雅虎成为最大股东之后,大股东与管理团队的暗战绝对不会停止。这也是马云团队不想欺诈事件影响扩大的原因所在。

对此,王卫东律师对本刊记者表示,争夺控制权,天经地义。马云是否违约,需要审查“股东协议”。他同时强调,股东之间的纠纷,首先应当通过协商的途径解决,然后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业界表示,阿里巴巴要在电子商务行业持续发展,必须兼顾阿里巴巴自身的权益、股东的权益,更重要的是要为会员与客户以及消费者切实谋求权益。

上一篇:保罗•薄凯:打造健康雀巢 下一篇:安全焦虑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