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安德门引发的对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7:18:04

江苏南京安德门引发的对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考

【摘 要】在新户籍制度的框架下,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被取消,农村人口因此得以更快的流入各大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多,必然给流入地带来极大的压力,给流动人口的治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从南京安德门人口流动现状入手,着重阐述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极影响,并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与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新户籍制度;城市化;社会融合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经预言21世纪影响全球经济的两件大事,其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对城市社会有形及无形的贡献来看,流动人口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奇迹”正在成为世界焦点,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外,流动人口的存在是最核心的因素。然而,由于体制外的身份歧视、本身数量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素质上的差异,流动人口在给城市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犯罪等各种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等环节造成了巨大压力。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公布,标志着我国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被取消。《意见》的出台,对于在城市居住多年却无法落户的流动人口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迟来的福音。然而,户籍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时期,改革初期暴露出的问题多多,还需要根据国情不断改进。而且,户籍制度的改革还不能完全解决现实流动人口的各种问题。以安德门这个人员复杂、人口流动巨大的特殊地点为研究点,通过对安德门周围环境调查研究,对于深入探析流动人口问题有着很好的代表性作用。

一、当代流动人口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数量呈现出了持续扩大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南京的移民城市的特征也尽显无遗。

流动人口在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第一,一方面为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地区劳动力的不足的尴尬处境,使全国劳动市场逐步形成。第二,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第三,缩小了城乡差距。流动人口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为城市与乡村搭建了一座桥梁,大大地促进了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流动人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冲击了计划经济

比如每年入春季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工潮水般涌入南京、上海等沿海大中城市,当地市场短期很难消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从内陆地区落后省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流动的人口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当地市场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消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量流动人口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在对安德门附近劳务市场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无固定工作和居所,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与社会融合。

(二)加重了城市的负担

主要反映在住房、交通方面。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南京市,使得车流量、人流量增大,加重了道路的堵塞、拥挤。例如,在安德门地铁站及农贸市场附近,经常有一些流动的小摊点,乱占人行道和车道,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市容。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也尤为突出,其中大部分流动人口通过租赁方式和住在集体宿舍、工棚来解决住房问题,然而仍有小部分农民工无住所。在安德门地铁站附近可以经常看到席地而睡的农民工们,这无疑给南京市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三)妨碍了社会治安

流动人口成员复杂,来自五湖四海,难免鱼龙混杂,加上流动性大,很难管理。最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实施的犯罪越来越多,不仅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而且给南京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许多没有工作和固定居所的外来务工人员被侵害后无法查出其住所,也没人关注他们的存在,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而且那些无工作无住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心理和外来的各种因素更可能实施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大量不安定因素。

我国的流动人口与社会融合状况不容乐观。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会使城市面临日益增强的发展困境,使城市内部的社会冲突不断加剧。因此,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必须尽快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二、对于如今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指导性的建议

(一)逐步实现从“管理”向“治理”模式的转变

1.确立政府的治理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职能在由管理型政府模式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时,其治理理念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政府在倡导提供服务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对公民社会的治理只有以“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正确的治理理念,积极回应民众诉求,才能更好地为民众和社会提供到位的服务。

治理型政府在对流动人口的治理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是对流动人口进行治理的目的,所以我国流动人口治理的对象就是“人”。以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护为目的,才能保证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第二,坚持城乡一体化。在新户籍制度的框架下,只有确保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享受同样的待遇,才能实现对流动人口治理体制的创新,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最终逐步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

2.鼓励建立流动人口自我治理组织。流动人口的自我治理是实现流动人口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和工会,流动人口中也开始出现一些以同行当为纽带的流动人口组织,如“民工协会”、“外来妹之家”、“民工工会”等。只有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理,才能有效率进行流动人口的治理,与政府在流动人口的治理上实现互补,尤其是可以充分保护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如今,大部分的流动人口仍然出于“人户分离”的状态,实现自我治理可以对该部分流动人口的治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逐步使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实行,意味着流动人口在制度上开始逐步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对平等的权益和机会。然而,这种平等并不仅仅表现为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平等。

第一,要解除城乡间所有非经济和不必要的壁垒,并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就业机会的均等化。流动人口来到城市工作,需要接受完善系统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扩展其择业范围和就业空间。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低水平文化素质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职业的选择。对此,政府或企业应把岗前集中培训与常年的职工教育训练相结合,把人际交往礼仪等社会知识与现代化生产技能相结合,把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以消除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偏见。小部分城市居民还存在着对农村人口歧视的残余观念,他们对流动人口抱有偏见,很多城市居民对外来流动人口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认为农村人素质低、没文化。殊不知,城市人口处处在享受农村流动人口带给他们的实惠,如盖房、绿化、餐饮等等。

第三,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新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全面实行阶段,与户籍挂钩的各种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在逐步剥离,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拿到城市户籍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户籍制度改革之难主要在于其上附随的各种福利和特权,拿到户籍不是新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使得流动人口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待遇才是其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华松.流动人口的空间透视[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2] 陈天本.治安管理理论与实务教程[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3] 郭明.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转变分析[J].温州论坛,2009(2).

[4] 任远.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模式与社会融合[M].上海三联书店,2012.

[5] 王换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4(12).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南京地铁安德门站治安保卫及周边环境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10329009z。

作者简介:王驰(1995- ),男,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刘飞(1994- ),女,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朱莉莉(1991- ),女,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指导老师:周寅。

上一篇: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基层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