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神话与宗教题材

时间:2022-09-06 06:27:37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神话与宗教题材

摘要: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关键词:木版年画 朱仙镇 神话 宗教 民间艺术

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艺术之乡”,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时代,是一门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刻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并称我国的五大民间木刻年画。朱仙镇,位于河南开封市西南22公里处。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间根基,是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朱仙镇现存古版210套1200块,其中有明代版2块(国家二级文物),清代版23块、民国版28块(国家三级文物)。开封朱仙镇门神木版年画继承传统民间画风,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绚丽,肃严大气;故事画造型概括,画面简约,传神生动;神像画内容齐全,庄严肃穆,雅俗共赏。道道工艺倾注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神话和宗教题材为主则体现了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向往。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种类很多,如钟馗、祈福、财神、童子等门神类及灶君、祭祀等神马戏曲类年画。在这些木版年画中,神话与宗教题材的大量运用构成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大特色。

关于神荼、郁垒和钟馗等早期的年画形式

年画源于神话并成为其载体,究其原因,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瞬息变化等还不能深刻理解,从而在意识上对世间万物产生了某种神秘:往往把农作物的丰收灾害、生活中的吉凶祸福等看做是有着某种超自然能力的鬼神所主宰。也正是这种介于巫术与宗教的思想,成就了民间年画里的早期门神题材。可以说,中国的木版年画始于门神,而门神则源于人物神荼、郁垒和钟馗。《礼记》中有“君释菜,礼门神也”;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虎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所谓门神,就是贴在门上的守宅护院、驱邪保安的神画。这里,神荼、郁垒、钟馗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追溯神话门神,早在钟馗之前就有关于神荼、郁垒的相关记载。汉代王充的《论衡・订鬼》篇中引古籍《山海经》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之后汉末蔡邕的《独断》、应劭的《风俗通义》都提及岁暮在门上画神荼、郁垒的故事。南北朝的宗懔撰的《荆楚岁时记》更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神荼、郁垒的神门神,在河南的密县、南阳古墓汉画中都可觅见形貌。

据沈括的《补笔谈》记载:“熙宁五年,上令画榻(吴道子画钟馗)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二本,是岁除夕,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两府给赐。”可以推测,宋神宗时,皇宫及官府中就已经有在除夕粘贴钟馗的习俗。以后历代相沿成俗至今。以朱仙镇的《钟馗图》年画为例,图中钟馗头戴黑色纱帽、身穿绿色官袍、腿着红色灯笼裤、脚蹬黑靴,手持刃剑,双目圆瞪,人物造型既不乏威严,同时又有一定幽默的戏剧效果。图中左右上方绘有“重馗”、“真宅”二符,是为“镇宅钟馗”之意,左下方押有“朱仙镇”的阳文之印,整体色彩艳丽,构图规整,题材庄重,符合民间驱邪避凶的寓意。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题材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除了早期以钟馗为主的“辟邪型”门神,又发展出以秦琼、尉迟恭为主的“将军型”门神。这之后还有“祈福型”、“财神型”、“三星型”、“童子型”等各类门神,这些门神类的木版年画多是以民间传说、神话为依据,如《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等,以下试逐一说明。

《麒麟送子》。“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题材多是表达祈求早得贵子、多子多福的意愿。据神话传说,北魏圣武帝率数万骑兵征战,在山谷高深的险境中忽遇“其形似马,其声类牛”的神兽导引,从而走出山泽,这时突见一华贵浩荡的车队从天而降,队伍簇拥一美妇;圣武帝惊异而问,美妇答曰:“我,天女也,受玉帝之命相偶。”遂共枕寝宿。次日凌晨,告别圣武帝说:“明年这时,此处再会。”言罢飘然而去。次年届时,圣武帝依约来至此地,天女便将所生男婴相授,并说:“这是君子,你要好生教养,将来子孙相承,当为帝王。”言罢即逝(典出《魏书・卷一序纪》)。朱仙镇木版年画所创作的这幅《麒麟送子》中,二天女一人身着绿袍、一人身着红袍,各自怀抱男婴骑于麒麟背上,用以祈祷新婚男女早得贵子、昭示吉祥。

《和合二仙》。“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朱仙镇的这幅《和合二仙》木版年画绘以二蓬头散发童子,身着绣衣,一人手捧彩盒,一人手持荷花,笑容可掬,寓意和睦吉祥的美好向往。关于和合二仙的神话传说可追溯到浙江天台山隋代古刹国清寺,是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唐朝大历年间,诗人寒山居住在始丰天台寒岩,与国清寺僧拾得过往甚密。寒山的诗多表现山林隐逸之趣和佛教的出世思想,对世态多有讥讽,语言诙谐幽默。二人唱和,志趣相投。人们称寒山“和圣”,称拾得“合圣”,故有“和合二仙”之说。

《刘海戏金蟾》。在民间诸神中,人们对刘海的故事可以说最为熟悉。传说刘海曾遇吕洞宾,深得秘法,修真成神后遁迹仙山。刘海这一神话中的人物被万民视为“钓钱散财”之神,故又被称为“招财童子”。这类门神多贴于东西厢房门上,意在祈祷财源茂盛、富裕吉祥。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宗教题材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中除门神类外,另一大类即神马、戏剧类的木版年画亦深受神话、宗教影响。所谓“神马”,又称“纸马”,原指雕版以五色纸印宗教神像出售,焚之神位前,或在纸上画神骑兵,供奉后再焚烧。由于焚烧时香烟缭绕,以寄托人们的祈祷心理,故曰“纸马”。可以说,作为年节时敬神祭拜的神马题材木版年画,其宗教与迷信的色彩是很浓重的。这一类的木版年画除纸楼、纸阁和回头鹿马外,还有灶画、家堂祭祖画以及“天地全神图”和“灶火”画等。

以朱仙镇的《灶王》(清刻本)为例说明。“灶王码”是民间较流行的神像。“门”与“灶”为古代五祀之一,祭灶是一种古老的习惯。灶王画中上方还印有二十四节气表,可以作为计算农时、查看节气之需。此类灶王年画大多张贴在厨房灶前:旧俗腊月二十三送灶,以麦芽糖上供,然后将旧神码烧掉,到了除夕再张贴新神码,寓示已从天上回到人间。《灶王》年画有“单座”(主像为灶王)、“双人灶”(灶神和夫人)及“三人灶”(灶神和二夫人)等几种。另外,灶画还有“马上灶”、“马下灶”、“金钱灶”、“太平灶”、“天门灶”、“双龙灶”、“八仙灶”、“天尊佛”、“观音灶”、“日月灶”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仙镇有一件大幅的《千手千眼佛》的宗教题材木版年画。在河南开封的相国寺八角琉璃殿中,八角亭内供奉着由一棵白果树雕成的丈余高的千手千眼佛,佛相头戴宝冠,千只手组成四个扇面,每一掌心都有慧眼,总计千只眼;“千眼”寓意佛祖可以洞察世间一切,“千手”寓意佛祖可扭转乾坤。朱仙镇的年画师将相国寺“千手千眼佛”这一宗教题材融入木版年画中,寄托了人们对于佛的信仰和崇拜。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戏曲类题材

此外,取自神话题材的朱仙镇戏曲类年画亦受到民间欢迎。河南是戏曲之乡,朱仙镇更是豫剧豫东调的发祥地之一。戏剧中传奇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如《重耳走国》、《龙凤呈祥》、《飞虎山》、《九龙山》、《天河配》、《盗仙草》等取自神话题材的戏曲木版年画,以下试举例说明。

《渭水河》。图中是姜子牙手持钓鱼竿、周文王拱手拜请的戏剧场面。题材取自《封神演义》中周文王求贤若渴的故事:姜子牙曾在昆仑山上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80岁时在渭水河边被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助武王伐纣,完成兴周大业。此作构图简洁明快,主题突出,体现了朱仙镇年画典型的多版套印的特色,一个墨线版五个色版,这也就是艺人常说的黑、红、绿、黄、紫、橙六色印刷。

《祭塔》。此年画取材于神话传说《白蛇传》。故事中男女主角白素贞与许仙成婚后在镇江以药店为生,恩爱有加,不久白素贞怀孕在身。后产下一男婴,起名许士林。满月后,白素贞被法海施用法术,被金钵罩住压在雷峰塔下。许士林寒窗苦读,长大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到雷峰塔下祭拜母亲。朱仙镇木版年画《祭塔》正是表现许士林得塔神之助,与塔中飘然而出的白素贞母子相见的场面。画面构图奇巧、人物动作生动,极具舞台效果。

《重耳走国》。据说春秋时代,晋献公宠信骊姬,加害公子重耳。谏议大夫介子推保重耳周游列国十九载。重耳流亡楚国,楚成王待之以礼,与之狩猎于云梦之泽。一日,山中蹿出一兽,形象奇特,人莫能辨;嚼铁如泥,无人能制。楚王不知奈何,踌躇间,重耳侍卫魏准走上前去,降伏怪兽。十九年后,重耳返国即位,是为晋文公,终成霸业。是图表现了重耳在楚王面前,飞跨怪兽,挥拳将其制伏的一瞬间。

结语

朱仙镇木版年画早在古代就广泛流传,可以说,其神话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取材广泛,在民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或者说是一种信仰。其年画色彩艳丽,特别是门神类年画用色讲究,使用的颜色配方均为民族的传统技法及工艺精炼配制而成,用色均以矿物、植物作为原料,并以手工磨制,磨出的颜料色彩纯净、明快,所以色彩对比强烈、久不褪色。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所绘神话宗教中的人物庄重深厚,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并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的民族风格。

在选材上,多取自神话故事中的正面角色,人物形象夸张,重在塑造英雄人物正气、智慧、忠诚、朴实的精神。朱仙镇门神题材的木版年画更是源于生活,比如说,贴门神画《钟馗》是为了驱邪避灾,贴《送子观音》以盼早生贵子等,反映了人们对于世俗快乐以及物质的美好憧憬。

从工艺特征及风格上看,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紧凑,匀称巧妙,吸收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主要表现为:1.线条简练流畅,阴阳对比强烈,人物的衣纹简洁,具有中原淳朴、厚实、健壮、豪放之风格;2.造型夸张概括,主次分明,其人物一般“头大身小”、“人大马矮”,装饰性强;3.色彩艳丽强烈,热情奔放,注重用色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总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人物的头部通常较大,脸部不施脂粉,具有浓厚的喜剧效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可以说,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神话与宗教题材深深根植于民间又为其服务。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年画史》,辽宁美术出版社。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天津杨柳青画社。

3.宋瑞祥:《朱仙镇年画七日谈》,中州古籍出版社。

4.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华书局。

5.王抗生主编:《民间诸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下一篇:新媒体的言论话语方式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