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族群与人的现代化

时间:2022-09-06 06:07:21

网络族群与人的现代化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族群不断涌现。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虚拟环境和释放空间。新型网络族群是人的现代化在网络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的出现也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现代意识的确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itizen groups are gradually formed and keep emerg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netizen groups reflect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 It also provides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room for release. New netizen group is a form of expression for human modernization in cyber space. Meanwhile, it is propitious to the promotion of human’s quality and abi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thinking, the free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

关键词: 网络族群;人的现代化;主体性;虚拟;自由全面发展

Key words: netizen group;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ubjectivity;virtual;development in a free and all-around way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46-01

0引言

随着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圈等的发展,相对固定的网络族群不断涌现。透过研究网络族群,我们看到了虚拟的网络族群发展的背后是鲜活的现实的人的现代化进程。人的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是通常泛指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人格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革新;二是针对“传统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而作出的价值体系、人格特征等方面的重新构建。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反映,新型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出现,不断催生出新型网络族群。网络族群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虚拟环境和释放空间。

1网络族群的形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互联网作为新事物进入公众的视线,当时的“网虫”数量不够庞大,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上网人数的剧增,论坛、社区、贴吧、博客圈等网络沟通载体的出现,拥有共同兴趣爱好、习性的网民聚集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网络族群。网络族群的形成源于网民现实中或者是网络中的角色承担,他们可以互不相识,却因为现实中或网络中角色的内在一致性而聚集在一起,成为网络族群的一员。

网络群族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SOHO族”、“奔奔族”、“反粉丝”、“孩奴”、“拼客”、等相继出现。地球村的梦想率先在互联网中实现,在每一个网络族群里,阶层、年龄、心态、兴趣、目标等都可以成为网民聚集因素。同一个人可以属于不同的族群,可以在不同的族群之间任意穿梭。族群中的网民,既追求鲜明个性,又追求群体认同。从“网络求解时代”出发,我们看到了百度知道、搜狗问问、公务员论坛、考研论坛等聚集了相同目标的奋斗者,看到了“知道分子”、“考碗族”和“本本族”;从“晚婚时代”出发,我们看到了天涯社区里面的“三十不嫁”和“光棍E族”讨论区,看到了“毕婚族”、“相亲族”、“裸婚族”等群体;还有诸如“养生保健”、“汽车天地”、“装饰空间”等部落,里面充满了网络群体的应用型交流和情感诉求。

2网络族群与人的主体性

网络族群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为人的个性化提供了平台,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进行网络活动。网络空间立足于现实,为人们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虚拟世界。人们在对待劳动、主体交往等主要的社会关系上,表现出更为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在网络族群的交往形式下,个人在虚拟层面上真正成为自我主体,完全听从自我意识的支配,自主决定交往对象、交往内容。网络族群的自主往使人摆脱了社会关系异己力量对人交往方式的控制和对人交往积极性的压抑,使人的交往行为趋于合理化。

因此,网络族群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展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网民独立、创新、平等、民主等品质,都在主体性基础上产生。主体性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而网络族群则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立足于网络虚拟性之上的广阔空间。

3网络族群与人的现代化

新型网络族群的不断涌现,它的背后是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相应作出的不断革新,是人们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重新构建,它与人的现代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网络族群传播着全新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认识现代社会、认识自己;网络族群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网络族群合力使网民在重大事件中担当起社会公民责任,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和互动,形成网络乃至全社会的主流认识,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网络族群中有主流文化的引领,又有边缘文化的呼声;有权威话语的阐释,也有对反权威的质疑。此外,网络族群有自己特定的网络语汇,网络语言的勃兴现象折射出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世界是物质的社会运动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人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创造物,包括网络以及立足于网络技术下的网络族群。网络族群的存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首先,网络提供的虚拟平台为人们想象和创造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其次,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最后,它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虽然网络上的自由发展无法代替现实中的自由发展,但是在网络族群的交互作用中,人们实实在在地使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虚拟的状态下得到充分延伸和发展。

因此,网络族群是人的现代化在网络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也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现代意识的确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了人的现代化。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人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人创造着现代化的社会;同时人又是社会锻造和塑造的客体,人的现代化有赖于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创造着现代化的人。”

参考文献:

[1]郭晓君,赵建辉.“ 关于‘以人为本’若干问题的探析”.哲学研究,2005,(12).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3]李秀林,李淮春,陈晏清,郭湛.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5.

上一篇:移动自组网流量仿真及特征分析 下一篇:浅谈对并行数据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