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探究

时间:2022-09-06 04:46:55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探究

【摘要】新版高中英语教材(NSEFC)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以及内容选择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体现了当前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路。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下面我就对英语这一科目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 新教材特点;理念;发展

一、纵观新教材全局,新教材有如下特点:

1、知识性 新教材内容非常新颖,每一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围绕这个主题的内容却涉及到方方面面。新教材知识性特别强,而且知识范围很广,涉及生活、学习、人文、地理、科技等。如包括地震的预兆、地震的时的应急救生、震后如何科学救人等,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与地震相关的知识和以及相应的求生技能。

2、生活性 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亲和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充分体现人文色彩。新教材中的内容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让人感觉到在生活中存在,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Using language部分的读两封信,涉及到现实生活中被朋友误解、曲解,没有朋友的孤独寂寞等问题,要求学生写回信,这就让学生有话可写,且乐于写。真实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综合性 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英语学科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使学生体会到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而且体现在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加强。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的翻译能力,中英语言的结合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综合能力。在英语这一语言学科中,同时渗透着物理、化学、文学、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其它某些学科的双语教学。

二、英语新大纲特点:

1、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而新的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小,因为他们只选几个少数的固定模块。新大纲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可考可不考的内容不考。一句话,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3、新大纲吸收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是最低的要求,考试可能在最低要求之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三、实行新课程,深化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标准》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新考纲,当然需要新的教法,新的观念。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使他们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1、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所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当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观转变为“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观,把“教学生学会”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事业的需要。

2、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灵活地处理教材。根据《高中英语标准》的要求,教材要有灵活性,伸缩性和可选择性。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学习教材。新教材在采用单元划分基础上,设置了若干板块,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各部分之间教学目的明确,却未标明顺序,未分课次。新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灵活,给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这使得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然后对教材有机地进行分析整合,使教学环节的进行更适合学生语言习得的规律,使知识的输入更具整体性、系统性,较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3、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和各种课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用交际法、情境法、自然法、听说法、翻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适当地使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会较好。教学中,教师应把单纯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涵更加丰富的实际应用,给学生创造实践与应用语言的机会。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各种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课前展示、采访活动、创设对话、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良性的竞争学习方式,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4、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外语教育研究专家认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交流和讨论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

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当今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微笑、得体的言谈和对学生经常性的鼓励和关爱以及学生相互间的默契与合作不仅能够融洽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左右课堂的活动方式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因此,一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的英语语言知识、较好的语言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还要具备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英语教学法理论并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英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论燃气工程建设管理 下一篇:火!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