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时间:2022-09-06 01:50:06

论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颁布十余年间,医患关系问题将于一段时期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医疗纠纷容易引起社会同情,加上当事人的渲染以及个别媒体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和炒作,有的公安人员不能按《治安管理处理条例》严肃处理。致使一些地方的医疗秩序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干扰。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社会中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本人论述的就是一环之间在民事法律上的关系。对于医疗法律关系究竟属于何种关系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所谓医疗法律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由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在调整医疗卫生单位与患者或相对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包括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所说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呢?对此,人民一直存在争议,纵观这些观点之争的实质就是医患双方的责任分配之争,利益保护之争,风险承担之争,笔者认为,医患关系仍然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规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点在于:第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第二,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特别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都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第三,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双方当事人不仅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权利义务内容上也是平等和等价有偿的,双方都享有权利且负有义务。

医患关系就是有医疗法律法规在调整患者与各级医疗单位之间的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关系。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因为,在一方提供服务,另一方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双方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有人认为,患者一旦进入医院挂号就诊,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医院的安排,医方也无从选择病人,由此认为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并不平等,进而否定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性比较大,使得双方在履行义务行政权力时并不是对应的,因而不能据此否定医患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第二,医患关系双方的意思表明是自愿的。这种自愿原则贯穿了医患关系的全过程。有人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医方首先是国家的服务者,代表国家为公民提供健康服务,医方只有为患者提供治疗的服务的职责,没有选择病人或拒绝提供服务的权利,所以说根本没有自愿可言,患者虽然可以选择医院,选择医生,但一经选定,进入诊疗过程,就必须服从医方的管理和安排,其自愿性也大打折扣。但是,民法的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充分表达真实意志,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三,医患关系的双方不仅是平等的,也是等价有偿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虽然是平等的,对应的,但是并不是相等的。

综上所述,医疗单位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行医过程中所建立的医患关系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事法律关系。

二、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合同的产生源于民间为了保障交换的安全和制裁对社会习惯的违反,以获取救济。就是通过对不守合同形式的行为和合同形式的行为和在合同履行中造成对双方当事人损害的行为进行惩罚。在以“权利为本”,以“契约自由”为核心的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合同法中更是从保护个人利益的角度,重视于确立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追求当事人双方的合意。我国也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权利义务范围逐步扩大,社会关系“契约化”,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

三、医疗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在医疗合同关系中,一个医院自设立之时即为要约邀请的开始,患者为要约方,其要约形式有挂号,取消挂号的向医护人员递交病例或明确向医护人员要求诊疗时,急诊中患者被抬进或扶进急诊室,在注射室向护士递交注射单时等都是要约行为。医方则为承诺方,一旦医护人员有接受患者要求的意思表示时就为承诺。自院方承诺时为患者合同法律关系成立之时。患者缔约医疗合同的要约表示其特殊性,表现在只要一个理性人认为该患者处于病态,且已进入院方的服务地理范围就要为要约表示,而非只有患者口头表示这一种形式。另一个问题是,合同的订立与生效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同时的。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当事人的意志结果;而合同的生效是国家通过法律评价合同的表现,是法律认可当事人的意思的结果。

(一)患者的权利

患者首先是一个公民、消费者其基本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权益保护法》中均有规定。但作为医患关系中患者一方的权利主要有:第一,知情权。患者有权了解该医院服务基本情况,医疗费用的开支情况;有权在一定范围内对医护人员或医疗方案进行了解,选择以及有权了解治疗的进程等。第二,请求权。有权请求一方及时诊治疾病,有权解除医疗合同,请求一方停止治疗或请求出院,有权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求赔偿,患者因医疗事故而导致植物人或死亡等情况时,其家人或其监护人有权代为请求赔偿。

(二)患者的义务

第一,交费的义务。患者应按规定或约定按时交纳医疗费用、住院费及其他合理开支。第二,陈述病情的义务。患者应真实完整地陈述与病情有关的病史和其他情节,及时准确地向医护人员报告自己在接受治疗后身体状况及反应情况。第三,配合的义务。有效地诊治疾病,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按时接受治疗,按要求饮食起居。第四,接受管理的义务。医院的运转需要有高度的规章制度,这要求患者服从医方的医疗管理。

四、医疗合同的特点

医疗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较之普通的合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缔约的强制性。加强缔约主要是针对缔约的双方中有优越地位的一方,如公共事业单位等。它是保障处于弱势一方的缔约人日常必需所不可缺少的法律措施,由于在医疗合同中,一方拥有专业性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而占据优势地位,患者通常对医疗技术和诊治过程中知之甚少,因而将医疗合同主要设定为强制缔约的合同,即是“个人或企业负有应对方的请求与其订立合同的义务,换句话说,是指对对方的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第二,承诺与履行的及时性。这与医疗合同的根本目的有关。特别是在急诊中,若不及时救治则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者死亡。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方的及时诊治有异议时,医方应负举证责任(举证倒置),若不能自证自己已尽及时性义务,则应承担延迟履行。第三,内容相对不确定性。医疗单位有别于其他公益单位的特点是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是技术。绝大多数患者对其自身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案知之甚少或无知,具体的内容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才能协商确定。但民法的平等原则又要求一方不得将他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这就是治疗方案要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的原因。要约的内容相对不确定的内容相对确定,且要以规定的或约定的范围为限。

(作者单位为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上一篇:再议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下一篇:浅谈Z162线公路水毁灾害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