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管理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6 01:16:25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管理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学生干部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存在的选拔缺乏公正性、监督制约作用薄弱、考核方法不合理、激励和处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全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建立学生干部的监督体制、完善学生干部考核方法、及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等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体制化、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学生干部 管理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142-02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为地方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源,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体制化、专业化建设。因此,完善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考核制度,是管理学生干部的学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学生干部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1.政治思想素质

学生干部起着普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情况在学生中起着导向和模范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应该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道德素质、工作作风和遵守校纪法规等方面。

2.个人能力素质

个人能力素质是学生干部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反映工作中个人的不足之处,它是指学生干部的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3.学习状况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实践,易使学生干部在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下重视能力的培养,将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忽略了学习。实际上,学习才是学生干部的主要任务,如果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佳或出现补考,甚至是重修等情况,一定会影响他们开展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影响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对学习状况的考核,主要涉及日常学习态度、上课和晚自习的出勤情况、素质拓展分和成绩排名等几个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干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

4.工作态度和业绩

工作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干部的事业心和勤奋精神,工作业绩可以体现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成果,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也体现不同职务学生干部履行本职工作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做出成效,从中体验到成就和价值。

二 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存在的问题

通过管理考核,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了学生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在看到效果的同时,用抽样方法对我校的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工作队伍的领导、老师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也发现了学生干部管理考核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以促进学生干部队伍更好地发展。

1.学生干部的选拔缺乏公正性

我校学生干部的选拔采取学生选举、招聘竞选和老师推荐等方式。但很多学生干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私下对学生进行拉拢、拉票;有些老师会因为受人所托或是个别学生干部为自己分担了很多工作,就在选拔时给予优先考虑。因此,学生干部选拔的公平性就得不到保证,致使学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干部难以在学生中形成威信,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问题。

2.学生干部的监督制约作用薄弱

高校日常的学生工作一般由老师布置下去,再由学生干部执行。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许多学生干部执行权力的过程和尺度毫无标准制约。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主要依靠老师和普通同学,很多老师由于对学生干部过于信任和依赖,缺少深入细致的了解,以致监督效果不理想。据调查显示,超过55%的学生认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己对学生干部起不到监督作用,甚至部分人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即使部分同学想发挥监督的作用,但由于处于弱势,害怕打击报复,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没有了监督,学生干部就没有了约束,导致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出现。

3.学生干部的考核方法不合理

很多老师评价学生干部工作的优秀与否,常以个人主观印象为主,参考少数学生的评价。而个人主观印象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以某次出色地完成工作或是某次的工作失误而在老师眼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少数学生干部由于不擅长“联系群众”或存在“拉帮结伙”现象,使得评价结果与事实情况不符。另外,由于校级工作和学院、班级工作相脱节,在实际中,校级学生干部的工作业绩经常不能让学院和班级认可,使校级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4.学生干部的激励和处罚机制不完善

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虽然在“奖优汰劣”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但考核的结果还尚未充分运用到识人用人之中,真正做到评德才选人,以实绩用人。学生干部的考核体制,多只是以校规为基准,与普通同学差别不大,而一旦违规,惩罚措施相对较轻,除暂停或革去职务外,其他惩戒措施与普通学生无异,没有震慑性。

三 对策研究

完善学生干部管理考核体制,一方面通过考核可以开展有效管理,体现工作的绩效,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管理当中的漏洞,及时纠正问题,遏制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让学生干部在学生中传递身上的正能量,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

1.建全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学生干部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效果,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注意全面了解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采取座谈、个别谈心等方法,以自荐、他荐、民主选举等多种选拔方式相结合。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一个“准”字,不能把一些道听途说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更不能凭一时一事的印象盖棺定论。

2.建立学生干部的监督体制

建立以过程监督为主,教师监督和学生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以过程监督为主,就是对学生干部当选、学生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教师监督与学生监督相结合,是指监督主体是与学生干部工作和生活接触最紧密的教师和同学。结合相互监督检查和民主评议进行考核,保证监察的合理性、科学性、民主性;定期民意调查制度是让与学生干部朝夕相处的同学监督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以促进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地为同学服务;群众举报制度是利用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方式对学生干部的失职或失误情况进行举报,并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进行调查处理。

3.完善学生干部考核方法

学生干部考核应根据考核的具体内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能力素质一般采用定性考核的方式,而学习状况、工作态度和业绩一般采用定量考核的方式。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干部生活和工作情况,并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人员作为考评人员,成立考核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并执行考核的具体工作方案。考核过程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三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利用每月工作小结、定期民主生活会和期末述职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对考核对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4.及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考核结果可以让学生干部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及时向被考核者通报考核结果是很有必要的。考核的结果既可以让老师对学生干部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有了全面把握,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更能使学生干部及时了解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干部今后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考核结果还可以和评优评先相关联,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让学生干部体验到完成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可做限期整改,如无改善可作调动职位或免职的处理,从而推动学生干部的精英化培养。学生干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中具有特殊领导和管理能力的骨干力量,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考核制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宏星、彭波.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考核体系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9~40

[2]张天然.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

[3]王永谦、谢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模式的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4]王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上一篇:CT预测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的价值 下一篇: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