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

时间:2022-09-06 12:51:07

灵动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价值定位于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为核心,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其教学方式为“听中学,练中学”,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下面,我就以“圆的认识”为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谈几点体悟。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而传统数学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感觉。真正的数学史丰富多彩的,他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

案例一:

【播放刘翔夺金视频,进行谈话】

师:同学们,奥运五环标志,熠熠闪烁的金牌……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物体上都有圆形。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了圆形?

生1:易拉罐的底面。生2:DVD的光盘……

师: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不能)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屏幕显示】

同学们,在这里你们同样能找到圆吗?(找到了)

……

案例二:

师: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学生想建造一个直径是4米的花坛,工人师傅该怎样画圆呢?(小组讨论)

生1:两人拉一根绳子,一人不动,另一人旋转一周。

生2:先用木桩固定好圆心,再拉一根绳子旋转一周。

师:这根绳子的长应该是多少?

生1:绳长应该是4米。(许多学生举手发对)

生2:绳长应是2米,就是圆的半径。

……

教学中,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从生活实际引入,上课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本课从刘翔夺金那段激动人心的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成功的喜悦,渲染了现场的学习气氛。接着从奥运五环标志,金牌等实物上抽象出圆形,自然贴切,迅速的将生活情境转化成教学情境。

让学生解决“如何画直径是4米的圆形花坛”这个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把感受到学习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在其头脑中活跃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来龙(从生活中来)去脉(到生活中去),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二、知识获取探究化,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数学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三:

拿出老师发的圆,要求先对折几次,描出几条折痕,然后量一量每一条折痕,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

生:我发现每条折痕的长度都相等。

生:我发现有无数条,画不完。

生:我发现描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

生:我发现每一条折痕的长度等于两条半径的长度。

生:我发现一条半径等于半条(二分之一条)直径。

生:我发现对折后两边大小都相等。

……

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在探究圆的特征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把圆折一折、描一描、量一量、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圆的特征。这种探究性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打破拘束呆板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主人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开放性的处理教材,倡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的探索、发现、创造,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能量。

案例四: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提问:如果要在圆内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定长,应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呢?(请学生上黑板指出,教师引导,引出圆心概念)

(2)教师画出一条表示定长的线段后,说:我们给它取个名称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什么叫半径?并小组交流,通过比一比(比圆上一点,圆内一点和圆外一点。)指一指(指圆上一点),再理解“圆上任意一点”的含义。汇报交流结果,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

(3)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半径是2厘米和1.5厘米的圆,并在每个圆上画几条半径,想一想、比一比: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4)汇报自学交流结果,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

……

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我构造了“问题 ――探索――解答――结论”不断循环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各小组分工合作,有的学生折,有的学生量,有的学生画,每一位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生大胆展露各自的想法,并自我实践验证,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览无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数学体验审美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审美情操

学生的审美,总是从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开始的。数学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学时就应特别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并努力把它升华为美的形态或创设成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审美感知,让学生耳濡目染,领略数学王国的万千美景。

案例五:

师: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者重复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屏幕显示:各种耳环、手镯、双面绣、中国结、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陶瓷……】

师:感觉怎么样,想说点什么呢?

生1:圆真美啊!

生2: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课前,从奥运会的标志、金牌、花环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让学生初步体验西方数学哲学中所说的“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丽的图形。”课中,又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数学真正美丽起来。课尾,学生被欣赏所陶醉、所折服。整节课,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中激发学习热情,陶冶审美情操。

总之,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更加精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味到了:新课程的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体现了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构建主题参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意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叙事性史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