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自主、灵动课堂

时间:2022-10-14 03:02:11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自主、灵动课堂

时下,“研学后教”之风吹响整个番禺区,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也是学校减负前行、提升质量、创建品牌的重要举措。

一、彻底转变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从备课内容到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教师这一中心。而灵动课堂则有新的要求:在教学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是教学的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二、对“研学后教”“灵动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

“研学后教”理念是基于当前国内最热课堂教学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 ,针对我区学校的实际而提出的。

首先看“研学”主要是教师在“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研学案》,并发到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课前有预习的材料,课中有研究的对象,课后有拓展的延伸。

再看“后教” 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最后看“灵动课堂”, 所谓灵动的数学课堂,我们不难从定语“灵动”一词悟到――富有灵性、显现智慧是它的特点。让学生借助《研学案》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案”下,小组互帮互学,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探讨,各抒己见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决定怎样教。

1、分组时可以四或六个人一组,确定好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好统计和为成绩差的学生解疑等工作。

2、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体现“研学后教”的有效性,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例如可以采用“组内合作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竟争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互问互答。

四、“自主・灵动”一般模式及操作要领

应用我校“自主・灵动”这种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4个基本环节: “自主预习”环节“自主研学”环节“自主交流”环节“自主评价”环节。

1、自主预习环节

自主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研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进行自主的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做到教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自主研学环节

所谓自主研学即在课堂中,学生在“研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交流信息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研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探究的欲望,探究要有问题空间,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自主交流环节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合理分组,规范操作,明确任务,形成整合。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班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了解各组探究的情况,让交流的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个环节的时间10-15分钟左右。

4、自主评价环节

我们知道榜样是力量,评价是武器,课堂缺什么我们就评什么,我们评什么,课堂就会有什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评价机制做到“五要”。

(1)生生互评。课堂上通过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评价,形成组内良性竞争。组内同学合作、互补、监督,提高整体组员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小组文化。

(2)自我评价。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反馈存在的疑惑。从而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学会调节自我,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3)达标评价。教师主要是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要简而精,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堂达标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从而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

总的来说,“自主学习,灵动课堂”是以“研学后教”为理念,以精编的“研学稿”为载体,以“教师会教,学生会学”为目的,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推行时,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 广东】

上一篇:加强校本研训 促进教师成长 下一篇:操作性学习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