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

时间:2022-09-06 12:39:39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及教学的意义。还有一种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可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只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

一、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课程。教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应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二、想方设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叶圣陶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等。这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语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我们应继承并发展这些至今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众所周知,课文只是语文教学所凭藉的“例子”。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但是如何借用这些例子,不同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教学《大江保卫战》,倘若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联系现实,便会大谈作品当时的创作意图,大讲当时写这篇课文的目的;倘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与评价,便会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去理解和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倘若当作语言工具的理解与运用的一个示例,就应当着力于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理解人物。任何学科、任何教学都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语文课的效率就具体体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上,而内容的选取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每一课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在哪儿?一个“例子”应选取什么内容交给学生,这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因此,我们只有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教学模式,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力于建立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四、不断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地孤立地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融,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等。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大纲提出了大方向,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如何使大纲的要点再细化更易操作,尚有待同行的探讨。

总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语言文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务必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生本教育:让生态课堂别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