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有效参与解决问题初探

时间:2022-09-06 09:43:25

小学数学中学生有效参与解决问题初探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的内容贯穿在教材所有的数学知识领域,它不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甚至被某些专家称作“21世纪课程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和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成为的课堂教学高效益目标。经过研究,引发了几点思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贯彻合作理念,开展师生互动合作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合作有利于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还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加大思维强度,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木块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当有学生提出用排水法可求出木块的体积时,就有学生质疑说木块不能完全浸入水中,得不到木块的体积。而这时又有人想到借助一石块让木块完全浸入水中,从而求出了木块的体积。还有的学生竟然想到了借助同等质的规则木块通过称量、计算得到木块的体积。在活动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并主动思考,积极发表意见。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

二、运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的确,没有探索,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精心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使他们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和可操作的空间,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要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思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要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探究活动的过程充分展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了表面积的含义,随后并让学生想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小组交流过后,各组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当各组介绍自己的方法时并发现,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形式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然后通过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之和,还总结出了计算公式。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过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超过教师给他们演示、讲解、总结。因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

三、选择身边事例,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时空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巧妙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师生合作交流,注重数学学习与知识建构,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教完小数乘、除法后,我给学生呈现出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每天早上7:3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远的学校,一天,他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记了带英语书。于是,爸爸立即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追小明。然后问学生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提出:爸爸能追上小明吗?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少时间?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等等问题。而大多数学生表示关心爸爸能否追上小明,在我还没有要求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探讨这一问题。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思考和参与中解决问题,在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做个出色的父母 下一篇:强化学校校务管理的理论构想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