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板栗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

时间:2022-09-06 09:24:10

舒城县板栗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

摘要 从管理粗放、栽植密度过大、病虫危害、肥水管理不当等方面分析了舒城县板栗林低产原因,并从选择优良品种、加强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强帮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板栗林改造技术,以促进板栗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板栗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6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72-02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又称为栗、中国板栗,为山毛榉科栗属的植物,原产地在中国,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在越南、中国大陆及台湾省均有分布,生长地海拔为370~2 800 m,多生长于山地,目前已广泛地进行人工栽培。板栗中含有的营养非常丰富,煮熟后口感软绵可口,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较高。板栗的营养价值高于大米、小麦等作物,长期食用,可有效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等。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气候条件良好,光热资源丰富,地形多样,雨量充足,适宜板栗的生长。板栗目前在舒城县的栽培历史悠久,可达2 000~3 000年,栽植的品种超过20个,且品种均比较优良,板栗栽培面积约为2.67万hm2,年产量为5 000 t左右。由于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等原因,舒城县的板栗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将舒城县板栗林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总结如下。

1 板栗林低产原因

1.1 管理粗放

近年来,随着舒城县劳力工资的快速上涨,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再加上近年来舒城县板栗价格持续走低,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投入不多,种植户的收入不高,导致农民对板栗园的管理缺乏积极性,管理粗放,板栗园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杂草丛生。板栗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在获得高产之后的第2年即为小年,表现为生殖生长基本停滞、花芽分化少等。板栗在高产年份消耗了大量的养分,需要第2年加强水肥等田间管理,多施有机肥,以促进板栗树尽快恢复树势。但因为板栗的收益不高,农户的积极性不高,对板栗园管理粗放,形成了恶性循环。

1.2 栽植密度过大

在开始建板栗园时,舒城县过分强调早日获得丰产,因此造林的密度过大,一般密度达到825株/hm2。此密度下,在板栗树幼年时,对其影响不大,但当果园以结果后,林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越来越差,板栗树体之间对水分、光照、肥料等的争夺也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栗园的产量[1]。

1.3 病虫危害

前些年,舒城县发展的板栗园基本上均为纯林,品种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一些有益的昆虫、鸟类无栖息之地,再加上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缺乏管理,导致板栗园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同时,由于林分密度过大,病虫害的发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造成了板栗园的减产。

1.4 肥水管理不当

目前,一些舒城县板栗种植户在进行水肥管理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根据板栗树的需求进行合理管理,一般都是图省事,基肥与追肥均于春季时一次性施下。甚至有的种植户根本不施基肥,仅施追肥,且追肥所用的肥料仅为尿素等速效性氮素肥料,不能做到合理地配方施肥,使栗树的营养不均衡,导致树体的生长不良,造成栗园的低产[2]。

2 低产板栗林改造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舒城县目前板栗林的种植密度过大,为达到控制枝条长势,延长郁闭的年限,降低林间郁闭度等目的,应选择短枝型的品种进行品种改良。2012年,由于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舒城县板栗生产中出现大减产。经过调查,尽管大部分的板栗林均结实很少,但蜜蜂球的结果未受到明显的影响,仍然获得了高产。此品种是2012年舒城县唯一不受气候等影响的品种。该品种又名早栗子等,为嫁接型的早熟品种,一般采收期为8月底。因此,舒城县低产林的改造应选择蜜蜂球、叶里藏、处暑红等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将早熟、中熟及晚熟等品种混合栽培,以适当地错开不同品种间的花期及结果期,以免偶然遇到灾害性天气时造成绝产,可以较长时间地满足市场需求。

2.2 加强抚育管理

一是土壤改良。要实现板栗的高产,应及时对土壤条件进行改良。一般可在板栗果实收获后进行土壤深翻、扩穴及除草等。二是调整密度。对舒城县现有板栗园的密度进行调整,可通过修剪整枝、大规模疏伐等措施,控制在330株/hm2(生长10年以上的栗园)。三是合理施肥。在春季雌花分化发育期、幼果生长旺盛期及栗果采收后等关键时期,均应做好施肥工作。为了防止土壤偏碱性,应避免使用碱性肥料(如碳酸铵等),可选择充分腐熟的作物秸秆、有机绿肥等作为基肥施用,促使土壤肥力的提高。于春季、7月分别追施尿素225、150 kg/hm2。四是科学管水。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可在春季栗树发芽前后灌1次水。板栗在6月中上旬进入盛花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更大,应灌溉充足的水分,以满足板栗生长的需求[3]。

2.3 病虫害防治

板栗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包括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栗瘿蜂、栗树红蜘蛛等。应针对病虫的种类,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防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每年的秋季,在板栗采收后,应将板栗园中的病虫果及枯枝等进行彻底清除,于秋冬季节喷洒3~5 °Bé石硫合剂1次,并及时对树干进行涂白,以降低翌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提高板栗的产量及品质[4]。

2.4 加强帮扶力度

为了提高舒城县板栗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帮助其制定章程、规范运作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加快协会的发展,并引导协会带领广大板栗种植户开拓板栗市场,提高舒城县板栗的知名度,增强其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保证广大板栗种植户的收入能够稳中有升,提高其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社会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包括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公益林的抚育等。可以从中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板栗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宣传。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广大种植户进行板栗园的抚育管理,以逐步对板栗园的管理粗放、低产等状况进行改善。

2.5 推广间套种技术

为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栗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在板栗建园后的1~4年可间种豆科或者绿肥等作物。间种豆科植物,可利用其根部的根瘤菌促使土壤中含氮量增加;间种绿肥,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达到熟化生土、加厚土层等目的,绿肥的翻压工作应在秋末进行,结合施土杂肥、农家肥等,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2.6 人工辅助授粉及去雄

板栗树为雌雄同株异化树种,授粉主要靠风力的传播,因此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板栗的坐果率,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此外,由于雄花数量过多会导致营养的过量消耗,应适量地疏去部分雄花,保证板栗的高产稳产。当雄花序的长度在2~3 cm时,将结果枝下部的3~5个雄花序去掉,并疏去大量的雄花,保留5%~15%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疏除雄花时,应将树冠顶部及边缘枝梢的雄花予以保留,以便于进行人工授粉。为便于授粉,可将板栗主栽树种与授粉树进行搭配种植,一般比例控制在6∶1。

3 参考文献

[1] 杨宏栋,张会歌.板栗低产园改造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8):37.

[2] 郑文.板栗低产林的改造[J].农家之友,1998(1):14.

[3] 方洪元,晏绍良,查玉平.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2(2):76-78.

[4] 陈述庭,王润泽.遵化板栗低产原因分析及增产新措施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1994(3):41-43.

上一篇:臭椿生物学特性及朝阳地区育苗技术 下一篇:赣北地区油茶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