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运筹学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6 08:25:23

硕士研究生运筹学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在提出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运筹学学习效果与学习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依据模型内容设计问卷调查,并通过对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研,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运筹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再对因素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考研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并依此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运筹学课程;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各大高校正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运筹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应用学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学科。因此,分析硕士研究生关于运筹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实质性建议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整理可知,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从教师角度及课程大纲角度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如温日琨(2007)以独立学院为例,对运筹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大纲设计作出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主体与方向是理论与内容的浅显化、实践应用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更深化;王吉权(2010)指出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专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并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改进措施;胡晓东(2012)概述了运筹学的主要特征和方法,简述了运筹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运筹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付革(2012)在研究运筹学的中国建制化过程中发现,中国运筹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明显偏弱的现实状况。

整理现有文献并进行分析可知,运筹学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应用数学和计算的理与方法对社会系统和工程系统做出最优或满意的决策。从学生角度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章较少。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模型,建立运筹学课程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和检验硕士研究生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显著性影响。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深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1.研究假设

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考研数学成绩和大学期间高等数学成绩代表了研究生期间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在运筹学课堂上学习效果;课后的学习投入时间能够将运筹学内容与本专业学科交叉,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推动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内部动力;物质投入的支撑能够带来更大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期间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投入、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对运筹学学习效果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2.变量说明

根据研究假设中运筹学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学习效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在构建大学生英语学习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时,选取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外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六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见表1。

3.模型设定

根据选定的变量,现将模型假设为:学习效果=f(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其他因素。为了验证回归模型的一致性,选用运筹学成绩为学习效果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a0+a1x1+a2x2+a3x3+a4x4+a5x5+a6x6+ε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学习效果:运筹学成绩),ε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

二、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调查范围为华东交通大学。调查问卷内容依据分析硕士研究生运筹学学习影响因素开展,涉及学生的性别、专业、学习目的、学习兴趣、课后学习时间与物质投入等。本次调查以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地点是运筹学课堂。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48份,回收有效份数4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问卷主要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

2.结果分析

将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至SPSS中,并按因素归纳。得到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84.9%,表明拟合度较高,不被解释的变量较少。R2系数用以判断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调整后的R2用以修正R2系数偏差,尽可能确切地反映模型的拟合度,其中,R2为:

R2a=R2-P(1-R2)N-P-1

式中:P为自变量个数,N为样本数。

因此,进一步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系数不同时为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F检验通过。因此,可以依此建立线性方程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SPSS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为:

Y=-0.198+0.242X1+0.085X2+0.371X3+0.322X4+0.024X5+0.085X6

以上估计结果显示,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物质投入均对硕士研究生运筹学的学习效果具有正向影响;考研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相对其他因素对运筹学课程的成绩具有更显著性的影响。其中对运筹学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中,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考研数学成绩。此外,大学数学成绩、学习目的和物质投入对运筹学课程学习的影响较为小。因此,在考研数学成绩一定的情况下,若要提高运筹学的学习效果可以从提高课后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这两个方面入手。

三、实证分析

综上分析结果,再进一步运用SPSS对考研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课后学习时间、考研成绩、学习兴趣和运筹学成绩相互之间具有正向相关且相关性较大。因此,将分析结果结合回归方程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果。首先,学习兴趣与运筹学成绩的相关性最大,兴趣是影响运筹学课程学习的显著性因子。此外,运筹学成绩与课后学习时间的相关性较大,增加运筹学的课后学习时间对运筹学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学习兴趣和课后学习时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考研成绩与运筹学成绩的相关性次之。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问卷调查和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考研数学成绩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并提高课后学习运筹学课程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由得到的回归方程显示,大学数学成绩、学习目的以及物质投入因素对硕士研究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但是影响较小,可以在考虑时次之考虑。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众多相关软件如MATLAB、LINGO等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运筹学领域,若要增强运筹学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适当增加上机课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运筹学的分支众多,并且各个分支自成体系,涉及领域很广。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论文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了解如何将运筹学课程的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运用到自身研究领域,以解决和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温日琨.运筹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大纲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60-62.

[2]王吉权,王福林,夏吉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76-78.

[3]胡晓东,袁亚湘,章祥荪.运筹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145-160.

[4]付革.运筹学在中国的建制化[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48-52.

[5]李L峰.经济计量学(第二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上一篇:保持式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 下一篇:习练太极拳在高校班集体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