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立初探

时间:2022-09-06 06:43:25

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立初探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进入工作单位的门槛。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环境,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此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医学院校对计算机课程的安排和重视度,以及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和掌握程度着手,提出了计算机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并探讨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建立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关键词:医学计算机教学;重要性;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而开设的公共课程。医学院校虽然以医学类课程作为其核心课程[1],但是面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面对医学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学校结合医药学的自身特点来构建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并与其学科现状相适应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增加学校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增加学生对医学信息学部分内容的了解,对医学生适应未来医院发展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医学计算机课程安排现状

1.1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程安排的重视度

1.1.1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安排为每周2~4节,在教材的选择上也采用最新版本,这些安排都较为合理,保证医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前沿信息。但是教材的内容更多地侧重理论,真正上机实践的课程安排很少,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课缺乏兴趣,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掌握度少之又少,这是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的一种表现。

1.1.2医学院校在教材的使用上,只停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比如实用office、网页制作、以及photoshop、flas制作等,虽然学习内容广泛,但是没有把计算机和医学真正联系在一起,学生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医学信息知识了解甚少,造成计算机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脱节。由此看来,医学院校在计算机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改进。

1.2教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毋庸置疑。然而,身处在医学院校里,由于科目地位的不平等--计算机课程的地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医学类课程,教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讲课缺乏激情。同时,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2],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影响着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和兴趣。

1.3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 作为非专业课程,计算机在医学生的眼中从未被重视。计算机课上,学生们迟到、早退,更有甚者旷课,对于老师讲的内容似懂非懂,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枯燥,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收获。同时,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多于实践操作,即是在实践课上,学生们也用来上网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练习计算机操作。由此看来,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更是一降再降。

2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表现在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3]。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表现在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提升了计算机在学校科目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知名度。

医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管理体系的变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医学计算机课程已不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医学人才队伍,只有加快医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3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1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力量。针对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学校应从教材选择和课程安排两方面着手,提高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选择适合医学教程的教材,其内容与医学课程联系紧密,同时又反映最新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在课程的安排上,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医学生的上机操作非常重要,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做好医学计算机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包括医学计算机杂志的宣传,以及相关校园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度。

3.2构建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安排必须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平衡医学类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室内教学与户外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安排不仅包括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应把医学计算机基础、医院信息管理安排到课程体系中,把计算机和医学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3.3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能够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计算机理论基础枯燥乏味,再加上老师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把该课程当做催眠课。只有教师改变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个人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实践课程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步骤,教师应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保证上课效率。

3.4医学生转变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建立计算机学习兴趣的第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才能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端正学习态度从每一堂课做起,保证每堂课的到课率以及上课效率,使计算机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医学生应该主动关注国内外医学动态,了解相关的医学计算机发展动态,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不断充实自己。计算机引领未来时代潮流,医学生要明白这一点,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推动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改革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顺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丽美,卜宪庚.浅谈医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43.

[2]张立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03):193.

[3]段一娜,张凤英.探析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3,09:65.

上一篇: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 下一篇: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