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性训练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时间:2022-09-06 06:19:43

环境适应性训练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摘要】探讨适应性训练对功能康复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康复及环境适应性训练,出院前进行家庭访视对家居环境做出必要的改造,ADL评分从平均分53分提高到平均分68分。

【关键词】环境适应;训练;功能康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38-02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目前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已极大提高,但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实践证明,脑卒中后功能恢复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2]。在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病人仍需要大量的维持性训练,否则可能使已取得的疗效衰退[3]。本项目旨在探讨环境适应性训练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功能康复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首次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年龄40-80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伴有偏瘫;住院期间接受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和严重高血压等,患有肿瘤或有痴呆病史。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同意参与此研究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7.7±3.1)岁;平均病程(76)天;右侧偏瘫4例,左侧偏瘫6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3例。

1.2方法

1.2.1康复训练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时接受以国际公认的Bobath、Brunnstrom法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训练1次/日,每次40min,每周不少于5次,由治疗师一对一完成治疗。

1.2.2心理支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其心理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安慰,使患者的心理处于适应阶段,完成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尽量发挥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患者每天的穿脱衣、进餐、入厕等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具体的ADL示范和指导。鼓励、督促患者完成每天规定的ADL练习,并尽量进行“自我照顾”,减轻依赖行为。

1.2.3陪护干预围绕总的康复原则和计划,由治疗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目标和实施计划,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易懂可行且通用的康复技术,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放映神经康复光碟,协助和实施比较规范的康复干预工作。

1.2.4护士监督对全员护士强化培训康复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根据制定的个性化作息训练表,每天由夜班护士根据训练表内项目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强化、监督和协助,使患者24小时内肢体摆放,运动等符合功能康复要求,以正常运动模式来活动,坚持康复治疗原则,使功能训练贯穿始终。

1.2.5家庭改造和访视卫生间安装扶手,清除地面障碍物,安装床栏,使用特制的专用便器,根据偏瘫侧改变家具位置等措施增加患者活动安全性。在患者出院前一周进行家庭访视,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家庭功能训练指导,包括对移动、关节的运动、躯体平衡、行走、轮椅使用训练指导和监督家庭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以及患者家属功能训练方法的调整。

1.3评定方法ADL评定,按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总分[5]。0分为完全依赖,

2结果

见表1。

3分析

据报道,脑卒中病人出院后遗留肢体功能的障碍,缺乏较为规范的家庭康复训练,主要是因为家庭生活设施没有进行相应改造,病人的综合自理能力及陪护的辅助训练能力均较差,所以环境适应性训练、家居环境改造与陪护辅助训练能力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6]

4讨论

通过对10例脑卒中病人康复过程中采用了因人而异的家居环境改造与适应性训练的康复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家庭条件,将治疗效果转移到治疗环境以外的实际生活中,邀请病人与其家属一起参与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教会病人与照顾者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方法,使其共同参与整个ADL训练过程。其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能力对病人生存质量提供支持,病人及其家属乐于接受,对出院病人进行ADL能力指导与培训,可摆脱病人一出院康复训练就结束的不良后果,所以家居环境改造与家庭探访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具有促进康复价值,是值得推荐的。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参与研究样本量小,无法覆盖更广泛得分情况。

参考文献

[1]欧海宁,康健.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

[2]侯晓敏,韦向军.恢复期脑血管病的家庭治疗和护理体会[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8):776-777.

[3]蔡海鸥.脑卒中后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49-50.

[4]中国神经科学会,中国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5]蔺勇,.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249-1250.

[6]张华,冯正仪.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49.

上一篇:加强中小医院收费管理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下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