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年复合增长率将劲增七成

时间:2022-09-06 06:09:17

风电设备:年复合增长率将劲增七成

通过比较各地政府风电发展规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结合风电行业实际发展状况,我们预计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3400万千瓦左右,2009―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67%左右。

中国风电发展空间广阔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未来5年全球风电新增,累计装机量的增长预计将分别为20.62%、12.45%,预计2012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为2.4亿千瓦,2020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预计为10-12亿千瓦,届时可占垒球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12%。

据统计,2008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7056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20791MW,同比增长28.7%,增长速度依旧迅猛。美国新增装机835gMW,中国新增容量6300MW,印度新增容量1800Mw,位居新增装机容量前三甲。

然而,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比较晚,尽管近四年经历高速发展,但相对国外风电行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国风行业发展依旧比较落后。07年风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例只有0.14%,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同样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1/7.5。

根据预测,2020、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分别为14%,占欧洲风电总装机容量的55%和66%,而目前只占欧洲装机容量的10.3%,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中国。

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10米低空陆上可开发的约有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的约有7.5亿千瓦,如果是50米以上的高空风能将达到20亿千瓦以上。如果其中1/2的能源被开发,将有3倍于水电资源,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市场需求依旧强劲

风电场收入主要有售电收入和CDM项目收入。目前风电电价采用招标加核准的方式,即通过招标方式产生,电价标准根据招标电价的结果来确定。由于风能资源和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造成风电电价差异较大,风电特许权项目的电价远低于非特许权项目电价。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一个机制,通过“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交易通过CDM机制,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减少的CO2排放量出售给有减排义务,但又无法完成减排指标的发达国家,从而达到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目的。CDM项目已经成为风电可依赖的长期利润来源。

根据国家的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前重点建设数百个十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风电场,11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形成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项目的建设脚步加快。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给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同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因此,各地方政府建设风电场的热情高涨,纷纷制定风电发展规划。根据中科院统计,2010年各地政府规划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115万千瓦。从各地政府风电规划情况来看,存在着互相攀比的现象,总体有所偏高。考虑到各地政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将会对风电场增加投资建设,我们认为至2010年规划建设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比较合理。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电网总发电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参考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我们测算2010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需要2650万千瓦才能完成该规划的目标。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别和一些非大电网覆盖地区的风电装机,我们认为吊装总装机容量需要3400万千瓦。

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截止2008年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63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221万千瓦。通过比较各地政府风电发展规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结合风电行业实际发展状况,我们预计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3400万千瓦左右,2009-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67%左右。

政策规划拉动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的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前重点建设数百个十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风电场,11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形成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项目的建设脚步加快。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给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同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因此,各地方政府建设风电场的热情高涨,纷纷制定风电发展规划。根据中科院统计,2010年各地政府规划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115万千瓦。从各地政府风电规划情况来看,存在着互相攀比的现象,总体有所偏高。考虑到各地政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将会对风电场增加投资建设,我们认为至2010年规划建设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比较合理。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电网总发电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参考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我们测算2010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需要2650万千瓦才能完成该规划的目标。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别和一些非大电网覆盖地区的风电装机,我们认为吊装总装机容量需要3400万千瓦。

长期看好龙头企业

风电板块上市公司中,我们最看好的仍然是东方电气和金风科技,原因如下:

进口替代:2008年内资合资企业占据了风电整机市场76%的市场份额,较2007年的56%大幅提升。预计2009年进口替代的趋势仍将延续,内资份额将达83%。主要原因是:(1)内资厂商的技术、工艺逐步成熟,国内风电设备产业链趋于完善,(2)市场走向充分竞争,用户价格敏感度上升。尽管根据我们此前的分析,价格和毛利率并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但国际厂家的价格劣势将进一步压缩其市场空间。

行业整合:市场的超预期景气延缓了行业整合的到来,3大行业龙头的份额在2008年为57%,预计09、10年将会维持在这一水平。但2012年后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必将趋于平稳,竞争加剧,行业走向整合将是长期的必然。只有少数龙头企业能够长期保持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国际市场,全球风电强国中,除中国外几乎全部拥有世界级的风电设备企业。事实上,国内风电设备龙头仅用3年时间,即在本土市场战胜了国际巨头。待其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工艺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研发能力,必将进军国际市场,并因此提升长期成长性,进一步拉开与国内中小企业的差距。

上一篇:化肥行业需求升温 价格或下降 下一篇:潘建平水泥行业:旺季或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