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各造景元素的应用

时间:2022-09-06 04:55:17

红楼梦大观园各造景元素的应用

摘要:大观园作为红楼儿女的生活场所,其造园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该园设计深得我国古典造园手法的个中三昧,不仅充分反映了曹雪芹的造园思想,也集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造园艺术手法。纵观红学对红楼梦的研究,基本都带有考证的性质,或者基于红楼梦的思想性、文学性等角度。本文则主要从造园要素入手,结合红楼梦特定的建筑、人物、故事情节等,探究红楼梦大观园的造园技艺。

关键词:山水、建筑、植物、匾额楹联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游览大观园之后所题的诗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宝黛读西厢的桃林,黛玉葬花的花冢,湘云醉倒的芍药园,宝钗扑蝶的滴翠亭等,令人赏景追情,感念红楼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不仅反映了曹雪芹的造园思想,也集中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造园艺术。

一个优秀的园林,是靠各种园林要素的合理搭配而成。下面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谈一下山水、建筑、植物、匾额楹联等各要素在红楼梦大观园中的运用。

1 山水要素

中国传统造园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画论》云:“水令人远,石令人古”,“胸中有山方能成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刚”。山与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造园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1山石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描写,为此,又常称之为“假山”。《园冶》说:片山有致,寸石有情。秦汉的上林苑太液池,营造“一池三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

大观园中的假山的营造手法,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造园手法。第十七回: “开门进去,只见一代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远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是园林中障景的手法。“往前一望,见白石棱,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充分体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

1.2水

与山石一样,水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山得水而媚。山与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

大观园的造园设计遵循了我国古典园林传统的理水原则。造园时从园子的东北角引进活水形成沁芳河,弯弯曲曲的绕大观园一圈,最后从东南角流出园外。在细处也充分考虑水元素形成的园林景观。“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缝之下……俯而视之,只见清溪泻玉,石磴穿云;紫菱洲、藕香榭一带也建有池塘渔港,第四十回写道,“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兴。”

正是山与水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遂建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大观园。

2、建筑

古典园林中,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建筑单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等周围环境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特色。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功能。

大观园不是一般的私家园林,而是为元妃省亲而建的,相当于皇家园林的一种。大观楼背靠大主山,为水所抱,俯瞰全园,巍峨壮观,豪华壮丽,“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轻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头”。形成主体建筑雄伟,四周建筑衬托的皇家园林格局。

滴翠亭“四面是游廊,盖在池中水上,向东是门,三面皆是雕镂子糊着纸”;如沁芳亭“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园中还有廖风轩、秋爽斋、潇湘馆、藕香榭等建筑。又融合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此外,大观园里还利用了舫、廊、桥等建筑形式,以及园门、漏窗的巧妙配置。园路设置合理,游玩便利。

3、植物

在《“造园”词义的阐述》一文中曾对“园”做过引证:“种果为园”;“园,所以种树木也”。植物是园林艺术构图的主要组成元素。植物四季变化的季相景观,植物本身的形态美、色彩美、风韵美的观赏特性及其景观作用是园林造景有生命的题材。

大观园的植物种类繁多,树木花卉有翠竹、梨树、芭蕉、杏花、桑树、榆树、桃树、垂柳、牡丹、芍药、蔷薇、藤萝、荷花等等,不胜枚举。潇湘馆里栽植湘妃竹,竹尾森森,竹叶斑斑,恰好代表了黛玉经常洒泪的特性;秋爽斋里种植芭蕉,代表了探春性情豪爽,才自精明的品性。正是因为这些植物,才使红楼梦的人物更加丰满,使大观园更加美丽。

4、匾额楹联

匾额多为长方形,横置门头、墙洞门或山石等上面,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概括、赞美、通常是三字、四字。楹联字数不限,讲究平仄对仗和意境情趣。楹联要与匾额相配,题在门、厅、堂、亭、榭的墙石、楹柱上。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或园主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园林景观,唤起了观者的联想,增加了诗情画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就写到:“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大观园中的匾额、楹联极多,题写在不同的地点上,精炼准确,充满诗情画意。如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材题对额,”大观园山口处有一块“镜面白石”,后题上“曲径通幽处”;稻香村题在门口处的“石碣”上;题在酒幌上的是“浣葛山庄”。稻香村的是“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蘅芜院的是“吟成豆寇诗犹艳,睡足奢靡梦亦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匾额、楹联,才使得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我们对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结语:园林中的上述要素,孤立起来看都不愧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体现了造园家的独具匠心和审美趣味。但是,这些要素质有根据不同的地势和环境完美、和谐的结合起来,色彩鲜明,景物突出,营造别致的意境,传达特定的感情,方称的上是园林胜景。正是因为这些景观要素在大观园中的完美结合,才使得大观园成为我国园林建造的艺术总结,代表了当时园林的最高成就。

参考数目:

[1] 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2005年5月

[2] 郭毓玲 南方都市报 2002年01月

[3]彭凤. 四川园林的置石艺术. 中国园林[J],2003(2).

[4] 潘运告 宋人画论――中国书画论丛书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10月

[3] 任明华,红楼园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5] 王晓俊 风景园林设计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1月

[6]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7] 褚泓阳 屈永建园林艺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8]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8月

上一篇:浅析园林设计创新思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现代园林建设中的水景景观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