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思考

时间:2022-09-06 04:41:49

新时期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思考

摘 要:从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来看,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教学以及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就此,本文根据高中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弊端;思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154-01

从最近几年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逐渐趋于领先的位置。尽管如此,我国数学教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和弊端还有很多,针对高中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很多必要对高中数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仅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我认知能力,能够从问题情景模式当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在设立问题情景模式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设计中能够有效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定的情景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函数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对函数应用的的了解和使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知识。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知学生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入的学习。

二、开展数学的探究活动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本着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设计的内容、问题、设计所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教学问题。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重视问题,通过体验过程和方法,从而感受到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在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纷乱到清晰,从而将难点变为重点,将简单变为正常。

最后,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在一起,解决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结构,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评价这一个环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进行。

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接受某些东西的能力比较低,很多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习的结果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重点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要让学生能够感知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和问题所在,想办法解决这些弊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间接性的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课程设计策略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本节内容所学习的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着手,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最后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的过程中,首先张老师针对本章内容的学习,确立了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是通过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分法推导余弦定理,并且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其结构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余弦定理在应用求解三角形的思路。在进行情景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深刻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本质,体验数学的创造和发现历程,对数学进行思考。

举出实际的问题,请判断下面三角形的类型。以3,4,5.为边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以2,3,4为边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以4,5,6微变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ABC当中,如果a=10,b=7,

引导学生从平面几何以及实践作图等方面进行判断,从而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余弦定理的来历和起源,以及余弦定理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最后,教师要对此次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能够一味的夸奖或者是批评,更不能够冠冕堂皇的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学生应该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劣势。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高中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认为在进行新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分层次的进行情景模式教学。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中,提出符合本节课内容的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找出学生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 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阳志长.走进高中学生的数学世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7).

上一篇:谈谈化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刍议VFP教学方法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