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及对策

时间:2022-09-05 10:53:19

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及对策

摘要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利津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该县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必要性;问题;对策;山东利津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46-01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属黄河三角洲开发腹地,全县版图面积154 667.61 hm2。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总面积84 982.75 hm2,其中,土地整理区面积61 354.25 hm2,土地复垦区面积340.26 hm2,土地开发区面积23 288.24 hm2。利津县所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有着储量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优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土地整理项目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整治,能确保实现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集约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1 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

1.1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农业基础条件差,就会导致土壤含盐量高、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低而不稳,一旦遇到大的灾害,就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农民返贫的现象。通过实施田间配套工程,达到沟、渠、路、林、建筑物配套,能够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新格局,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率,形成稳产、高产田[1]。

1.2 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仍然体现在量的层次上,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一直从事传统农作物的种植,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市场占有份额很小,未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搞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名、优、特新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

1.3 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投入的科技贡献率,推进传统农业的更新,使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的领头羊,本着引进、消化、试验、示范的原则在项目区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科技含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的提高,真正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旱涝灾害发生频繁

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12 mm,且多集中在7—9月,由于降雨时分布不均,多数年份春季、初夏和冬季易发生干旱,夏季易发生内涝。因此,旱涝灾害时常发生,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

2.2 田间道路路况普遍较差

项目区现有田间生产道路64 km,多为6 m以下的生产土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仅数量少、分布不合理,且路面窄、农业机械作业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3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粗种粗管现象普遍

近几年,随着劳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习惯运用传统经验,影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4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较落后,田间渠系的衬砌完好率低,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重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5 规模效益不高

项目区耕地多为分户经营,地块分散,规模小,效益低,无力投入年久失修的田间基础设施;土地使用权流转进度慢、不规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6 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项目区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较频繁,现有农田防护林面积较少,大部分农田失去防护作用,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和农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2.8%,防护林网防护率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

3 土地开发整理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主要治理措施:一是配套田间水利工程,修建各级桥、涵、闸,开挖各级沟、渠,确保灌排畅通,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采用激光整平技术整平土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整修各级田间道路,改善田间耕作条件;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产品向高效农业发展;四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种植各种林木,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3-4]。

4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2(3):17-18.

[2] 吴承伦,袁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3] 张欣,张大庆.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资源,2002(4):34-35.

[4] 庞淼.四川土地开发整理及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06(11):26-28.

上一篇:寒地水稻品种龙盾104吸肥量及施肥技术研究 下一篇:高职畜牧兽医课程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