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双孢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2-21 09:49:00

汾西县双孢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 介绍了汾西县双孢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双孢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双孢菇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汾西县双孢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菇;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建议;山西汾西

中图分类号 S646.11;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16-02

双孢菇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消费最广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目标,汾西县食用菌生产以双孢菇为主,2011年双孢菇产量占全县食用菌产量的90%,产值达1 600万元。种植双孢菇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在汾西县一些地方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1 汾西县双孢菇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在汾西县南部从尧都区贺家庄村引进双孢菇土窑洞种植技术,率先在僧念镇段村试种5个双孢菇土窑洞,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洞均产量1.2 t,市场销售价12~16元/kg,洞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汾西县制定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计划利用3年时间的扶持,使全县土窑洞发展到1 000个,种植面积达到20万m2以上,年总产值达2 500万元。目前,全县土窑洞发展到1 000个。

1.1 食用菌育种基地初具规模

在山西省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活动中,特别是2010年“十二五”计划开局后,山西省科技厅指导汾西县食用菌产业,将马沟村食用菌产业列入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在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的带领下,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食用菌育种基地已竣工投入生产,每年可生产40万瓶菌种,能满足汾西县1 000个窑洞所需,使食用菌成为马沟村主导产业,带动辐射全县土窑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保证了汾西县食用菌菌种质量。

1.2 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

土窑洞双孢菇的试种成功,激发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汾西县政府连续几年划拨专项资金,出台了打1个窑洞补助1 000元,购买1瓶菌种补助1.5元的优惠政策。短短几年时间,食用菌栽培已辐射到全县的各个乡镇。

1.3 农业部门服务到位

一是在全县抓集中性培训,每年都举办大型培训班2~3次,聘请专家教授授课;二是选派技术干部到重点乡镇巡回授课,送技术到门口;三是技术人员深入重点村户,现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四是技术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随时接待群众咨询,为农户解难答疑;五是充分发挥项目拉动作用,以列入山西省科技厅扶贫项目为契机,示范推广双孢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双孢菇示范园的建设,设施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发挥了应有的示范作用。

2 发展优势

2.1 自然环境优越

汾西县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 ℃,≥5 ℃积温3 838.9 ℃。土壤主要为黄土质褐土。山地和丘陵占全县面积的66.6%,且沟梁交错,打土窑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大棚里种植的双孢菇移植到当地冬暖夏凉的土窑洞里,不仅可节省耕地,还可减少投入。

2.2 原材料丰富

汾西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3万hm2,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岭南有黄牛养殖场等,可以为双孢菇种植提供丰富的原料。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种植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汾西县双孢菇种植品种为2796,未引进其他品种,品种种植结构单一。大部分地区还是依靠手工或简易设备从事双孢菇生产,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

3.2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比较弱

汾西县至今还没有双孢菇龙头加工企业,虽然创办了5家菌类专业合作社,但是对双孢菇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4 发展建议

4.1 实现品种多样化

汾西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不同类型的双孢菇品种种植,现在汾西县种植品种均为低温型,可以引进一些中温型品种,在汾西县南部进行半地沟式栽培生产试验,以此来改变汾西县双孢菇品种单一的现状。

4.2 普及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

应充分利用双孢菇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资金投入,在双孢菇专业村建立培养料集中发酵小型企业,推广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培养料经过二次发酵,首先能够进一步将混合料内部的一切杂菌、害虫消灭;其次通过调节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促进蘑菇菌养料进一步发酵转化,最终形成适合双孢菇生长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培养基质,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能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菇农种菇经济效益[1-2]。

4.3 扩大规模,树立品牌

目前,汾西县仅在永安镇、僧念镇建立了3个双孢菇生产基地,面积不足8 000 m2,且包装简单,无商标。因此,要想真正发展双孢菇生产,必须上规模。要申报汾西县无公害标准化双孢菇生产基地,将产品统一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抢占省内、国内市场。

4.4 实施产业化经营

积极探索和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链条,通过抓示范带动,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提升双孢菇产业组织化程度[3-4]。

4.5 培育龙头带动

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和扶持双孢菇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同生产基地及菇农的衔接与合作,引导多种形式经营,参与双孢菇产品深加工,提高双孢菇的附加值。同时,重点抓好双孢菇生产专业村、专业户的培植,培育一大批骨干农民,成为双孢菇生产的主力军。

5 参考文献

[1] 刘继印.双孢菇生产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20-21.

[2] 董志轩.北方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2011(6):18-21.

[3] 张巧玲.岷县双孢菇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10(9):85.

[4] 邢作山,陈长青,李洪忠,等.不同配方栽培料栽培双孢菇对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6):40-41.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