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英语自主测试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05 10:46:12

课堂英语自主测试调查分析

摘 要: 课堂英语自主测试源于自主学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表明,课堂自主测试在课程学习、命题、组织实施、评卷与题目分析和对将来学习工作等方面,总体上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课堂英语自主测试 命题 实施 评卷

1.引言

课堂英语自主测试在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包括完成考点选择、题目编写、组织实施、评卷评讲、统计分析和题目修改等环节,教师的任务在于规定测试范围、选择测试题目、印制试卷、讲解统计数据和评断题目优劣等。关于课堂自主测试的设计,请见笔者发表于《考试周刊》2009年第7期的《课堂自主测试的设计》一文。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问卷调查概述

参加本课题的学习者来自不同课型的三个全日制班,分别为英语专业一年级英语阅读班,二年级综合英语班和三年级语言测试班。为了了解学习者对自主测试的设计和实施的反馈意见,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表求教于他们。为了能获得学习者的真实想法,在发放问卷时笔者特别强调两点:(1)调查结果仅作为研究用,与学期成绩无关;(2)无记名回答问题,否则视为无效。问卷题目有两类:18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6道问答题,其中选择项大致分为“肯定”和“否定”两大类,问答题是对某些选择题的扩展了解。发出问卷84份,收回84份,没有废卷,有效回收率100%。

2.2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问卷调查的内容可大致分为自主测试对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自主命题、自主实施、自主评讲与题目分析、自主测试对将来学习和工作的帮助等。

2.2.1自主测试对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课程学习包括三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调查结果显示自主测试对课程学习有促进作用。70%以上的受试认为课堂自主测试对课前预习(73.81%)、课堂学习(79.76%)和课后复习(70.23%)有促进作用,同时有60.71%的受试同意课堂自主测试能帮助他们明了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四个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特点,即在学习者看来,课堂学习最重要,其次为课前预习,再次为课后复习,最后才是重点难点。

2.2.2命题

在自主测试中,学习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题。按设计要求,学习者需要编写一定量的题目。由于命题将专文讨论,因此此处只作简略讨论。84.52%的受试觉得试题编写非常困难(20.23%)或困难(64.29%)。笔者认为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多数有多年命题经验的人员来说,命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从未有此经验的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但他们还是非常认真(15.47%)或认真(66.67%)地完成每次试题编写任务,而且无意(75.00%)或绝对无意(3.57%)编写很困难的题目,这是科学的态度。学习者对自己编写的试题很在意但不偏激。如果他们的试题被选中,86.90%的受试感到非常高兴(21.40%)或高兴(65.48%),但如果没被选中,感觉非常高兴(2.38%)或高兴(40.48%)的受试只有42.86%。根据受试在回答“为什么高兴或不高兴”之问时所提供的信息,笔者整理如下:选中且高兴的原因有:(1)试题有水平,有用,可做性强;(2)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或关注,可以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努力没白费,有成就感;(3)老师的评分会高一些;(4)可以了解自己编写的试题是否质量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重难点的掌握是否准确。选中但不高兴的原因是自己必须认真准备并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解答案,害怕自己的讲解不够清楚准确。没选中但高兴的原因有:(1)不必讲解答案,所以压力不大,也不会被别人笑话;(2)可以了解他人的试题,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向他人学习,也可鼓励自己今后更努力学习。没选中且不高兴的原因为:虽然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强或水平不高或复习不到位而导致试题编写得不好,但试题落选还是让他们失望,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承认或肯定,甚至白费了。

2.2.3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包括两个方面:监考和做考题。

52.38%的受试高兴监考或让同学监考。从“为什么高兴或不高兴”之问的回答中,笔者发现高兴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监考学生的高兴;二是接受监考的学生的高兴。前者的原因主要为当监考“老师”的感觉非常好,感觉自己就像老师,而且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是一种享受。后者的原因很多,大致有:(1)同学监考压力小,因此感觉自在,心情愉悦;(2)同学监考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成绩更真实。笔者也发现了受试“不高兴”的原因。监考学生觉得监考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感觉沉闷,被监考的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有自控能力,会自觉完成测试任务,而他人的监考是一种不信任、骚扰,感觉很怪。

“测试与紧张是密切相关的”,[1]即“测试都会使人紧张”。[1]本课题中“在参加同学所编试题测试时紧张吗?”20.24%的受试选择了“绝对紧张”(1.19%)或“紧张”(19.05%),79.76%的受试选择了“不紧张”(72.62%)或“绝对不紧张”(7.14%)。这一结果证明自主测试起到了缓解测试紧张的作用,是一种人文关怀,与Bachman[3]所持的“人文化测试环境可能是减少测试紧张唯一最有效的方法”的观点吻合。照此推理,他们应该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却有点始料未及。41.67%的受试认为考出了真实水平,55.95%的受试则持相反的观点,还有2.38%的受试选择了“不知道”。这可能跟受试感觉不紧张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4]将此用于测试,同样也有道理,因为“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测试取胜,压力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测试成功”。[5]由于试题是同学编写的,测试由同班同学监考,以及测试的结果不是很重要等缘故,因此他们感觉轻松自在。正因为如此,测试结果不甚理想。

从“79.76%的受试选择了‘不紧张’(72.62%)或‘绝对不紧张’(7.14%)”,我们很可能得出这样的推论:他们可能喜欢完成同学编写的试题,但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只有15.47%的受试表达了“更愿意做同学所编写试题”的观点,83.33%的受试选择更愿意完成“老师的试题”。前者的原因大致有两种:(1)编写试题的同学更了解大家的能力水平,试题更符合或贴近大家的实际水平,做题时信心更足,因此更能反映大家的水平;(2)参与性更强。后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老师有经验,水平高,更了解并能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写题的能力更强,因此编写的试题更科学、客观。除了他们陈述的原因外,可能还有以下原因:从上学到现在他们完成的试题都是教师编写的或选定的,养成了完成教师试题的习惯,猛然间,用自己的试题去考同学或完成同学的试题,虽新鲜但不习惯。这是一种心理定式,一时难以改变。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习惯自己编题自主实施,而且他们编写的试题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自主编题自主实施会成为另一种心理定式。笔者期盼更多的教师能参与自主测试,这也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另一原因。

2.2.4评卷与题目分析

每次试卷都由命题人评分评讲。57.14%的受试非常高兴(8.33%)或高兴(48.81%)评卷。笔者认为可以从评讲和听讲两个维度分析高兴和不高兴的原因。评讲高兴的原因大致有:(1)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胆量;(2)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3)能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也能学到新的知识;(4)积累评讲的经验。评讲不高兴的原因在于评讲是一件难做好的事情,而且有些题目很难讲清楚。听讲高兴的原因有:(1)可以了解同学的命题思路,试题的侧重点;(2)可以学习同学的评讲技巧;(3)同学的讲解亲和力强;(4)可以大胆提问,交流更容易,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听讲不高兴的原因为讲解不够专业,具体表现为重点不够突出、答案精准度不够、阐述不够清楚全面等。所以建议还是教师讲解最好。因此笔者采用的方法为,先让命题学生讲解答案,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正。题目分析能让命题人知道题目的好坏与症结何在,所以每次测试之后,命题人都要统计分析自己的题目。调查结果显示,82.14%的受试认为分析自己编写的题目或听命题人分析题目是一件“非常高兴”(8.33%)或“高兴”(73.81%)的事。从“为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回答中,笔者了解到,分析人高兴的原因有,如果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能与他人一起分享;如果结果不满意,可以找到错在何处,进而知道怎样修改,因此修改也较容易。听讲人高兴的原因为统计分析可让自己了解与他人的具体差异,而且对题目的了解更深入。分析人和听讲人都高兴的原因为,分析统计很有趣,而且能够了解一些统计知识和方法。分析人和听讲人不高兴的原因有二:结果不理想和因缺乏统计分析知识对结果感觉困惑。

2.2.5对将来学习工作的帮助

自主测试对以后的学习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95.24%和92.86%的受试分别认为自主测试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绝对有(7.14%;11.91%)或有(88.10%;80.95%)帮助,并表示他们愿意将此用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因为自主测试能了解并检查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促使学习者更自觉努力学习;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精神、能力和兴趣;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及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了解学习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3.结语

综上,课堂自主测试能培养邵敬敏[6]所主张的“语言能力”,即“第一层面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和第三层面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证明了自主测试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周胜,付继华.测试与紧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43-46.

[2]周胜,付继华.论人文化语言测试[J].教育评论,2006,(5):64-67.

[3]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318.

[4]朱士鸣.测试心理技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85.

[5]张关敏.你测试,我支招[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50.

[6]邵敬敏.教材的精品意识与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5):89.

基金项目:本文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英语课堂自主测试改革研究与实践”和重点课程《英语阅读》的结题成果之一。

上一篇:解填空题的策略和常用方法 下一篇:中期选拔英语考试的语法和词汇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