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行为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5 09:48:41

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行为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一部分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形成了大学生特殊群体。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一 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和界定

1.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概念

所谓贫困生,是指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6月26日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中的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2.贫困生特殊群体的界定

做好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在实践中,当前多数高校主要依据三个因素来界定贫困生。一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每月消费支出;二是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三是学生交纳学费状况。其中,学生在校期间月消费支出水平最能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但在实际的认定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生活需求变化等诸多动态因素,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便于操作的定量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建立标准更新的动态机制,这样才能使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行为状况分析

一方面,在当前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政治态度基本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17.74%的人是共产党员,有41.13%的人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家大事;生活上积极乐观,能正确面对现实,生活节俭,乐于助人;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些说明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在整体上是稳定的。

另一方面,通过对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方法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贫困给贫困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就业、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学习生活面临困难

对于贫困生来说,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无疑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不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在学校生活得很压抑。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家庭贫困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但从实际学习情况来看,贫困生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难以保障,使得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勤工助学而无法保障应有的学习时间,或者因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难学习精力不能集中,致使学业受到影响,这使得部分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2.就业择业面临困境

贫困生与同学相比,就业压力更大。一方面,贫困生既没有殷实的家庭经济基础作后盾,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脉”,他们只能依靠自身单薄的力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不菲的就业择业成本面前,他们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还贷的压力,思想包袱过重。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职业取向功利,收入因素往往成为他们考虑的首选,加上绝大多数贫困生在选择地域时倾向于大城市,不愿意回到家乡或者欠发达地区就业,择业范围受到限制。

3.心理状况面临危机

经济上的负担使得贫困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贫困生一般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处事谨慎、情感脆弱,对事物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有了很大的差距,他们便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感,常将自己封闭起来,性格逐渐变得内向、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甚至形成心理障碍。贫困生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也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考和挑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贫困生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思想认知存在偏差

一些来自边远山区或农村的贫困生,由于当地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有限,造成他们在信息量、知识面、兴趣特长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他们在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出现偏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贫困生因经济过度拮据、生活的困苦无助以及心理上的焦虑抑郁,而对未来前途迷茫悲观,感到消极无望,由此引发了他们对当前社会及改革的偏激看法和对社会的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5.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渴望与人交往、得到尊重和肯定是人类基本的情感需求。贫困生内心同样也渴望与人交往和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但是,贫困生由于囊中羞涩,他们无力承担各种交际费用,导致一些聚会、集体活动等无法参加;外表上的寒酸常常使他们自惭形秽,没有较多的优势,自信心不足等都限制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为了缓解生活上的困难,贫困生课余时间要忙于各种勤工助学,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交际活动。这使得贫困生们在人际关系上趋于自我封闭,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常常被边缘化,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行为孤僻,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交往恐惧。

三 加强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建立贫困生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深入学生实际,摸清底数,建立贫困生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是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关注学生缴费情况,平时学习、生活表现,与家长沟通,发放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式等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以需要为原则,制订科学的贫困生界定标准,建立贫困生特殊群体学生档案。随着对贫困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及时调整和更新档案内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以确保对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2.将帮困扶贫与励志育人结合起来

对贫困生经济上的援助是不可或缺的,解决经济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继续完善“奖、助、贷、减、免”五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制订严格的评比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各类奖助学金的评比工作,让那些最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生最先得到资助。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工作,通过启用助学贷款诚信机制等途径,缓解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帮助贫困生贷款上大学。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适当减免学费。二是积极开辟勤工助学渠道,如在高校设立“三助”岗位,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校外设立一些长期、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为高校贫困生走出校门参加有偿服务提供机会,让贫困生在课余时间和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适合于自己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变“输血”为“造血”;变“依赖”为“自立”。

上一篇:浅谈高职教育的市场化问题 下一篇:煤矿地质课程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