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

时间:2022-09-05 09:21:02

上消化道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辨证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0月共收治上消化道溃疡患者82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实验组)各41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中医辨证;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57-02

上消化道溃疡是主要是指胃及十二指肠部位所发生的溃疡,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及反酸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及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却发现,本方法虽可有效治疗本病,但是却有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许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近年来我院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本病,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西药副作用的发生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82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实验组)各41例。所有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同时均行快速尿素酶检验示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22~68岁,平均为42.8±6.2岁;溃疡类型: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7例;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4~64岁,平均为43.1±5.8岁;溃疡类型: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6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及溃疡类型,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治疗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即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及克拉霉素500mg日二次口服。

1.2.2 实验组 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类型,予对应的中医汤剂口服。寒邪客胃证予香苏散加减、饮食伤胃证予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中阻证予清中汤加减、淤血停胃予失笑散加减、胃阴亏耗予一贯煎加减、脾胃虚寒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每剂汤药水煎300ml,分早中晚三次温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胃镜下溃疡面积缩小程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临床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或仅存瘢痕;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或溃疡面积缩小超过50%;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溃疡面积缩小少于5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3.2 HP根除率 在对患者行胃镜检查的同时,留取患者局部粘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检验,观察治疗后HP根除情况。

1.3.3 药物副作用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2.93%;实验组临床治愈3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56%。两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HP根除率比较 对照组HP根除率为70.73%,而实验组根除率为82.93%,两组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2.3 药物副作用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便秘3例、头晕1例、咽干1例;治疗组出现恶心1例、便秘1例、头晕1例、咽干1例。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3 药物副作用比较

3 讨论

上消化道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中医“胃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主要以胃气阻滞和胃阴失养所致[1],即所谓“不通则通”及“不荣则痛”。目前临床根据不同的病因将本病主要分为寒邪客胃证、饮食伤胃证、肝气犯胃证、湿热中阻证、淤血停胃证、胃阴亏耗证及脾胃虚寒证七个证型。本病发病初期常以实证居多,如不及时治疗,病程迁延,则可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目前临床对于每个证型均有疗效较优的治疗方剂,寒邪客胃证因寒邪伤中,所以治疗选择温胃散寒的良附丸加减;饮食伤胃证因食滞胃肠,所以治疗选择消食导滞的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证因肝气瘀滞,所以治疗选择疏肝行气的柴胡疏肝散加减[2];湿热中阻证及淤血停胃证分别因瘀血及湿热阻滞中焦气机,所以治疗分别选择清热利湿行气的清中汤加减及化瘀行气的失笑散加减;胃阴亏耗证及脾胃虚寒证为久病伤阴,胃阴不足所导致,所以治疗分别予滋养胃阴及温中散寒的一贯煎和黄芪建中汤加减[3]。

本研究显示,临床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相比,中医辨证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

参考文献

[1]吕俊芳.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40-141.

[2]徐艳花.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58―58.

[3]周赛男,杨赛.经方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1,17(5):113―114.

上一篇: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学生在校就餐情况调查 下一篇:加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的质量管理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