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05 08:25:22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方面适应了企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艺装备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改进对职业技术人才规格和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又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 使职业技术教育逐渐由中等职业教育转向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 以高职教育为主的新格局。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则显得至关重要。

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新世纪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必须具有新的素质。从时代要求来看,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职学生面临的将是改革更加深入、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状态。这势必对专业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意识;二是要有科学意识, 努力创造科学、进步、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是要有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 四是要有群体意识,热爱和关心集体,善于与人协作共事;五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所有这些, 都必须靠加强素质教育来实现。

2.从职教特色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替代全面的素质教育。所谓职业教育, 本质上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谋求和从事社会职业的能力的一种教育,而人们谋求和从事职业的能力是多样的、变化的,并不是单一的、不变的。因此, 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于突出素质教育,为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更是如此。然而,现行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照设定的职业岗位进行固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这种单一教育模式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所以, 必须通过素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来,不能不加强素质教育。

3.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教育目标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高职专业的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 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必须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必须与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相适应。高职专业课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为目标,专业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突破学科的完整性,强调技术的应用性, 推行课程模块化教学, 同时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而现行的应试教育, 恰恰同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背离。因此,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 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处在19~ 25 岁年龄段, 是生理和心理都最旺盛的发展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已经被设定的就业上岗前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评判他们学业好坏、能否毕业的主要标准是专业学习成绩;加之现行教育体制对大专学生发展空间的制约和社会对大专学生的价值定位, 使为数众多的大专学生群体难以得到人格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 是导致当前大专学生各种复杂心态和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因此, 大专学校惟有加强素质教育, 为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的空间拓展创造条件, 打好基础, 大专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的问题

1.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素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改革必然导致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某些暂时利益;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的改革,从推动社会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角度来看,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最终使全体人民受益。从而正确理解改革的各项重大举措, 正确对待个人的利益得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改革, 做改革的促进者。

2.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参与竞争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 竞争是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法则, 是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竞争是无情的力量, 势必导致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是公平的有序的竞争, 竞争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和市场原则;竞争可以使人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竞争, 积极勇敢地参与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3.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深懂得: 现代化生产要求树立开放的意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基础上的, 需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浇灌; 社会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从而使学生不为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畏惧和彷徨,树立博怀,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和共事,善于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和依靠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4.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自我约束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刻了解: 任何社会正常秩序的维系都离不开法纪和规范,任何个人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自我的约束; 自我约束是人格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人成熟的标志, 任性和放荡是个人成长的大敌; 自我约束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 只有加强自身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修养,才能增强自控能力、促进人格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提高遵守法纪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上不失足、少失误。

5.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基本表达的素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 表达是社会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表达是通过语言和文字实现的, 一定的语言和文字修养是表达能力的基础, 学会表达是一门学问, 只有潜心学习、努力锻炼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克服表达能力方面的盲目性, 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自觉性, 增强学习求知和求职就业的广泛性。

6.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战胜挫折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深懂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矛盾的斗争中实现的; 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缺乏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要在困难中前进、挫折中奋起,需要理智和意志。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 增强勇气, 树立信心, 讲求方法, 顽强奋进, 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

7.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寻求发展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明白:“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共同本性, 发展自己是人的共同追求; 寻求自身发展是靠机遇、有条件的,“机遇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努力创造条件的人, 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要教育学生着眼未来,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今天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 立足现实, 勤奋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8.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善于创新的素质。要教育学生认识到: 创新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巨大杠杆, 只有不断创新, 人类社会的一切才会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发展, 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创新的大门是向每个人开着的,但未必人人都能够创新, 关键在于是否有创新的思想观念、真才实学和顽强毅力; 只有树立创新意识, 勇于摆脱落后守旧思想的束缚, 大胆接受新生事物,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开拓进取, 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上一篇:浅谈写作课堂上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