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能伤道,妖不能害德

时间:2022-09-05 07:54:21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昔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武丁有g雉升鼎之异a,身享百年之寿;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报;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b,星为徙三舍。由是观之,则莫善于以德义精诚报塞之矣c。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君臣多淫骄失政,士庶多邪心恶行,是以数有灾异变怪,又不能内自省视,畏天戒,而反外考谤议,求问厥故,惑于佞愚,而以自诖误d,而令患祸得就,皆违天逆道者也。(《桓子新论・谴非》)

注释:

a g雉(gòu zhì):鸣叫的雉鸡。

b 荧惑守心:荧惑指火星。心指心宿,二十八星宿之一。火星萦绕于心宿周围,古人认为乃不祥之兆。

c 报塞:应对,报答。

d 诖(guà)误:贻误,连累。

大意:

灾变和怪异之事天下常有,没有哪个时代不是如此。贤明的君主和大臣、智慧之士和仁德之人面对这些事,会修养德行、改良政事,反省职责、谨慎行事来应对,因此灾祸消失,祸转为福。古时候,商王太戊碰到了桑谷二木共生于朝的不祥之兆,却(由于修德勤政)获得中兴之宗的名号;商王武丁祭祀时遇到雉鸡登鼎而鸣的怪事,却(由于修政行德)享受了百年的长寿;周成王遭遇雷电狂风折断树木的灾变,却(由于勇于自省)获得风向转变,扶起倒伏禾苗,粮食丰收的回报;宋景公因火星萦绕心宿的不祥天象为国家安危忧惧不已,三个星宿的位置居然因此迁徙移动。从这些例子来看,没有比用德义精诚应对灾异更好的方法了。因此,《逸周书》说:“天子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养德行,诸侯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明政治,大夫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正职守,士人和百姓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养自身。”神明无法伤害道义,妖异也无法伤害仁德。到了世道衰败、风俗浇薄之时,君主和臣子大多骄奢淫逸,政治混乱,士人和百姓多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因此会有很多灾变怪异之事发生,但他们又不能向内自我反省,畏惧上天警戒,反而向外探究不足凭信的议论,从中询问灾异发生的原因,从而被奸佞愚昧的小人迷惑,进而连累自身,使祸患最终发生,这些都是违背天理道义的。

【解读】

《桓子新论》是汉代著名学者桓谭的政论著作,凡二十九篇。作者亲身经历了西汉至东汉的朝代更迭,政论切中时弊,有感而发,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启发性。

古人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对于鬼神、灾异等现象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多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往往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被视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反映、象征、预示乃至警示。但也有很多像桓谭一样的人揭示了迷信表象下国家治理的铁律: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道义与仁德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基,舍弃道义与仁德,试图通过对鬼神虔诚的祈祷祭祀换取战争的胜利、国家的强盛,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愚不可及的做法。历史上并不乏此类荒唐闹剧。到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有公职人员不顾法纪,无视职责,“不问苍生问鬼神”,醉心求神拜佛,痴迷风水看相,甚至为此贪污浪费,劳民伤财,众多案例触目惊心,而这些案例背后宗旨信仰的动摇、崇高理想的放弃、道德操守的缺失等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翊程)

上一篇:古人言谈之礼 下一篇:翻转课堂:热点探因、价值分析与观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