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父亲应给孩子以精神支撑

时间:2022-09-05 07:28:15

祝勇:父亲应给孩子以精神支撑

“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比逼着孩子就某道题、某门学科好好学习,效果好得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特别是孩子都有一些话儿是不愿意跟家长说的。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人们常说现在的父亲都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我认为现在的孩子更是‘日理万机’,比父亲还忙。”作家祝勇在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就让记者很诧异。

“其实,无论是作家还是商人,再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实,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无从选择的。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根本拿不出太多时间与子女交流。可是,现在有种新情况,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他们也拿不出多少时间与家长交流。”

培养兴趣给孩子减负

有人用“行走的祝勇”来评价祝勇,说他的文章有思考有见地,甚至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而他本人也愿意“用脚思想”,对于父亲这个角色也是如此。

“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这是现实问题。你听说过现在学校在考试之前就给孩子定额分数吗?比如讲,这个孩子必须要考到95分以上,那个孩子要考多少分……这样的压力,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的,所以作为父亲我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减轻思想上的负担,并从方式方法上培养孩子的兴趣。”祝勇说,上周六他和女儿参加一个奥数班,里面有道用汽车为例子的奥数题,当时他们没有做出来。祝勇就和女儿起讨论。在回家的路上,他俩就站在停车场,用实际的车辆为例,形象,生动地讨论这道题。最后,还是他女儿“棋高一着”。

“这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比逼着孩子就某道题某门学科好好学习,效果好得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特别是孩子都有一些话儿是不愿意跟家长说的。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很注重与孩子谈心,而谈心也不是刻意为之,在遛弯儿去公园时,零打碎敲地与孩子交流,缓减孩子的压力。”

祝勇对孩子学习上的教育是不看分数看方法。他介绍说,他女儿今年11岁,上五年级,学习任务很重,考试也很多。但每次考完试女儿拿回卷子给他看的时候,他就不怎么看分数,而是看哪道题错了,与女儿交流为什么这道题会错怎么才能做对这道题等。这样无形中让孩子不对分数太恐惧,而且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技巧。

“如今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视考分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孩子掌握学习的技巧,这是影响她(他)一生的事儿。”祝勇说。

给孩子精神支撑

其实,祝勇对父亲的理解从孩子还没有降生就已经开始了。他认为,父亲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父亲,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孩子以支撑。

祝勇的女儿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用祝勇的话说是“有些敏感,没有什么闯劲儿”。上课老师提问时,即使她知道,也不会主动去回答。祝勇说,这时候就要从她的优点去鼓励她,让她具备这种勇气,去参与一些群体性的活动,更能坚强地面对今后的挑战。

由于工作关系,祝勇平时经常去外地调研,考察,回来总免不了带一些和当地民俗,历史有关系的文字,画作等,他也不刻意让女儿去接触这些东西,只是放在那里,让她自己去看,自己愿意去看。祝勇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很愿意看书,而且是一拿到书就会看八迷的那种。看到不认识的字,她一定要搞清楚。有时候,她也拿着数码相机一顿乱拍,祝勇也不告诉她哪种拍得好看,哪种拍的角度不对,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有个发挥的空间,他要做的就是给女儿以精神上的鼓励。祝勇说,他女儿的这种行为或许与他平时爱看书的生活习惯有关。

“今年是‘5・12抗震救灾一周年,我就拿回些报纸和杂志给她看 些新闻图片。太长的文章,她也接受不了。培养她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是关乎她一辈子的重要的事。她现在也知道‘可乐男孩’,也会讨论如何面对灾难……”祝勇笑声里充满了一种自豪感。

“作为父亲,要有在精神上给子女以支撑的这种意识。女儿学习压力很大,也会有些小情绪。所以,我就想今年暑假带她到藏区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都是怎么上学的。要知道,我看到的藏区小孩有些是在大冬天还坐在草地上,两只手都冻裂了,还在认真听讲。让女儿知道这些,不是让她吃这些苦,而是让她珍惜目前的学习、生活条件。很多事情,现在的小孩子不通过切身体会是不知道其中的内涵的。”祝勇说,母亲一般对孩子的关心体现在生活,健康,学习这些比较具体的事情上,而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则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

让孩子天性得到充分绽放

1998年的冬天,祝勇迎来了他生命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女儿祝苇杭。那天是元月15日,下着大雪。祝勇从护士手中接过刚刚诞生的小家伙,看着这个生命的奇迹,他油然而生一种责任。

“你知道,我抱着她的感觉吗?沉甸甸的……一想到我会影响另外一个人的一生,就感觉责任重大!”祝勇说这决不是夸大其词。

“从祝苇杭小的时候,我就注重她天性这方面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个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所以无论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要进行适当的引导。”2005年至2007年期间,祝勇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前去美国的那天,女儿硬塞给他200元钱,说是她从自己压岁钱中拿的,一定要他消费掉。

“我哪舍得花掉那200元钱啊!”赶紧珍藏起来。说真的,女儿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动。一方面觉得女儿很懂事,能够关心别人,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当。“祝勇说,要让孩子懂得关心社会也有点“大”,孩子也不一定能理解,但让孩子能够关心身边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她的朋友,同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小孩子要上学习班,祝勇也根据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去报,他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美术班。“认为孩子在这方面有爱好,这就够了。”祝勇很反对人为地给孩子增加压力。

对于父亲的角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祝勇说:“当孩子一岁时,你就是一岁孩子的父亲,当孩子15岁时,你就是15岁孩子的父亲,父亲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对于未来孩子的职业选择以及困扰诸多家长的早恋问题,祝勇坦言自己还没有想好,他会咨询相关专家。在祝勇眼里,父亲是一个抓大放小,给孩子以精神层面引导为主的角色。

他说,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因为事业而很少陪孩子,所以更要注意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孩子,父亲的影响是孩子一生不能或缺的。他更不会因自己的喜好去影响孩子,让孩子自由、快乐、坚强、自信地成长,能够独立地“行走”,才是他理解和正在做的。

上一篇:郭秋林:做一个满腔热忱的父亲 下一篇:陈格雷:“张小盒”office异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