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时间:2022-09-05 05:57:10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摘要: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其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发挥其功能性。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探讨了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效益;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对植物开发和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植物配置造景应充分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应兼备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而应避免将园林绿化作为绿色植物的堆积,将其作为简单的返璞归真,而应在各个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方可实现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大众创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一、园林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

1、 景观效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造成的压抑感。

2、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3、 社会效益。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激发人类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

4、 经济效益。随着绿化量的加大,绿化中所用的植物增多,对于这些植物在绿化工程结束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进行养护管理,以保证绿化的成果。所以现在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使植物在自身的调节免疫能力上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多种植物融合成一个合理的植物群落,从而保证了植物之间的正常的生物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对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了抑制作用。

二、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

1、突出地域特色

各个城市规模、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文脉以及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并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把握历史文脉、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味;并应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即在选择植物时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但并非不加选择的保留原有树种,而应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充分利用该类树种通过与环境长期共存后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实现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空间的合理搭配

现代城市原理主要是通过植物、土坡等来分隔空间,因此园林植物种类应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实现大小空间相济,每个空间内的植物应富而不乱、多样且统一,对于骨干大的乔木树种应选择单纯而应避免片面追求种类最终给人繁琐杂乱的感觉,对于一般树木则不宜过于单纯而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同时应注重植物的色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应四季变化,首先应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在设计时应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开展引种驯化,因地制宜,扩大和丰富植物品种,并应学习自然植物群落的优美景观,吸取当地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作为配置艺术的借鉴,并应掌握自然山林规律,既要集中山林胜景和精辟概括,也应因地制宜,以客观环境为依据,对客观存在的景物用“入巧”将“大工”进行局部运用或改造,最终实现“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同时应学习自然界浑宏开阔的气魄,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出乎自然。今后,我们在造园绿化规划设计中,要更好的学习自然,吸取自然界浑厚、雄伟、淳朴、和谐的景观,丰富我们植物的配置手法。

3、植物的叶子和颜色结合

园林植物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其叶子进行观赏的观叶植物, 另外一种是对其花朵进行观赏的观花植物。我们常可以看到城市的某一处的园林植物一年四季都变换着颜色, 因为这些园林植物可以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自身的颜色。观花植

物虽然没有一年四季都变换着颜色, 但是每一种观花植物的颜色却都是不相同的, 百花争艳。彩色的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放在一起, 这就大大延长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期。

4、植物之间的层次结合

很多植物虽然叶子或花朵颜色相差不大, 但是两者之间的高度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很多城市里, 都会出现一处地方出现多种植物结合的情况, 根据各个园林植物的花色程度, 植物叶子的变换程度及其生长高度进行组合, 这样就会给人以一种立体的感觉, 并且还会具有色彩层次强的特点。这些园林植物组合在一起, 在不同的季节变换着不同的颜色, 无论是离这些园林植物远还是近的地方, 都可以看得出其层次分明。

5、 植物季相变化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的误区,要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观各异的自然风光,使人们感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很多,如: 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 晚春开花的玫瑰、棣棠等; 初夏开花的丁香、炸酱草等各种灌木和草花; 秋天观叶的红枫、银杏以及观果的山楂、火棘等; 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常绿树。总之植物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当人们走在林荫道上,满目青翠、心旷神怡。

6、重视石景、水景设置

传统园林设计中通常将石景设于水池周边土坡以表现自然山麓野趣之意境,石景表现手法包括有集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在意境上则要求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立面组合要避免将石块堆放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一形态或并排堆放,同时应充分利用石块的形状、体量、颜色等因素以在人居环境中营造山麓自然野趣意境,对特置石景观则应注重石块间隙,将其作为应用合适得体的园林植物修饰、点缀或过渡,最终实现石块整体浑然一体,呈现一定的山脉之势,充分发挥特置石的主景作用;而水景的设置则应注重水质和水形,在水景设置时应保证对水的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系列问题进行考虑,并应尽量创造水位高差实现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涡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并可增加水体与大气、涉石的接触而提高含氧量,对大型水面则应在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各种需要的前提下以开挖水渠及缓坡的土方,堆叠地形,既可体现自然又可节省费用,若在流域附近设置水景,则可采用自然水灌溉以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并可在水体内种植不同动植物,充分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并可通过石、阶、廊、亭、桥等景观元素加以点缀、延续,以加大景观的深度。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 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不断钻研, 并在实践中检验出各种植物配置的可能, 然后以到达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要。虽然我国园林绿化设计还在不断完善中, 但是未来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陈科东.校园绿地植物组景的新思考[J]. 科技资讯. 2007(29)

[2] 何娟.论大学校园环境园林植物配置[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4)

[3] 郝素明,房勇.如何发挥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林业. 2007(03)

上一篇:刍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造价的对策 下一篇:机械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