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鲜活出佳肴

时间:2022-09-05 05:05:28

《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段话中的 “生活现象”、“学习、生活实际”和“生活积累”给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一个“独立”、五个“自己”又对选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之材,奏“感受独特”、“体验真切”之曲。2007年的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引入时代活水,溢出当代气息。关注现实,放眼社会,是当代青少年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在作文中引入时代活水,让素材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是作文亮出新意的有效“秘诀”。能充分反映考生视野和胸襟的材料,定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南通市8000多名如东考生中一大半写“带着微笑出发上中考考场”(题目是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选材雷同,无非是“我”起先紧张焦虑,老师、父母等人鼓励安慰;什么什么景物也在“微笑”,“我”终于也“带着微笑走进中考考场”……如此众多的僵硬的模式化的“微笑”只能引来阅卷教师的“苦笑”。有位考生则不同,他叙写“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带着微笑出发”的事迹,处处扣住题意,警句迭出,例如:“死神也在他的微笑面前却步”;“生命在倒计时,他却将一朵朵微笑连同鲜花献给向他寄过钱的恩人”;“青岛的‘微尘’们带着这样的微笑出发,走进大街小巷,放大着一个个爱心符号,树立起一个个公益品牌,‘微尘’落处,绽开微笑之花朵朵”。看,这是多么具有时代感的亮丽语言呀!面对这些新鲜材料,阅卷教师肯定会眼睛一亮,于是“带着微笑”落笔给分!

二、留意校园生活,有心积累“感点”。很多同学都抱怨校园生活“三点一线”,枯燥乏味,这是一种认识误区。2007年上海市要求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很多考生以“考砸了重拾信心”、“犯错误教训深刻”、“遇挫折父母关爱”之类为题材,雷同者众。有位女同学的文章一扫沉闷空气,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请欣赏:

记住这一天

今天上午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开幕式,下午我们几个“臭味相投”的“假小子”凑到一块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够味”!真是难忘!

大家选择了校内行人少的小巷,开始了“战斗”。小于拿着那面精心制作的小红旗做裁判,旗上飘动着“北京奥运”四个金字。

“‘野猫’朝我这儿踢。”

“快!”……

天哪,鬼才知道我们现在的疯劲,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别看我们平时斯文得很,可是疯起来与男同胞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多精彩:“野猫”把球传给了“秀发”,“秀发”使出了浑身解数。左躲右藏,差一点就要把球抱在怀里,眼看球就要进门了,刹那间,“耗子”脚忽地一勾,球便被她勾去了。大家拼命抢夺。“耗子”也有点神,不断地带球闯出“重围”。瞧,一个“开大炮”球便像离弦的箭飞进了球门。“哦,进球了!”她一下子蹦了起来,她改写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成语啊!

比赛继续进行,继续看:哦,“胖子”差点进球,很可惜,被“鬼仔”夺去了。“鬼仔”踢得还不错呢,那球在她的脚下仿佛着了魔,运转自如,快赶上国家足球队员了。

“小妹,快,快把球传来。”我早已撕去了文静的面具,用力拼搏。只见球“上天入地”,如飞燕惊龙,哦,差点与我的眼镜“亲吻”。“啊,上天助我!”球传到了我的脚下,我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叫一声:“足球郎平在此!”话音刚落,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进入球门。“啊!进了!进了!”我们大家抱在一块儿,尽情地喊呀,跳呀!这情景恐怕比北京奥运还热闹。

休息片刻,我们又开始了战斗,经过“生死拼搏”,我队以4∶3战胜了对方。大家又一阵狂疯。瞧我们的疯样,什么“圣人曰”、“贤人曰”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今儿真高兴!记住这一天!

北京奥运,人人参与;奥运圣火,全民点燃。记住这一天,不仅因为“疯”得痛快,更是为了从心底牢记我们的责任,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热情!

看,几个女生举行“民间”足球赛,而且踢得那么“疯”,那么激动人心,多么鲜活的校园生活素材啊!这个“感点”远离老气横秋、死气沉沉,远离“少年生活成人化”,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初中生的生气、灵气,生动凸现了少女们个性化的心理特点,阅卷教师的激情也会因此被点燃。由此可见,校园生活就是一座蕴含特色宝藏的富矿,很多与上述内容类似的“感点”就在其中,关键是你必须具有一双发现之眼和一颗善悟之心,能以积极的心态和人文的情怀去拥抱生活。

三、注重课外阅读,夯实文化积淀。有位南通考生面对《带着微笑出发》这一考题,思维的触角伸向丰富的阅读积累:以“微笑就是豁达、坚韧”写司马迁;以“微笑就是淡泊、率性”写李白;以“微笑就是悠然、泰然”写陶渊明;并把他们喻为“玉珠”、“宝剑”,文末这样写道:“……玉珠经受氧化也会黯然失色,宝剑几经砍杀也会钝化刀锋,它们也都需要带着微笑再一次出发。我想,如果司马迁、李白、陶渊明都在,他们也会带着微笑开始新的跨越。我辈凡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将阅读积累与作文要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能简要叙述这三位古人的经历和思想的同学并不少,但能像这位考生这样紧扣题意融入自己较为深刻的体验的却并不多。由此可见,“注重课外阅读,夯实文化积淀”是选材出新必不可少的前提,能否出新,还取决于积累者对材料深刻感悟和灵活运用的程度。

四、敞开真情世界,挖掘自我体验。如果自我体验独特,是只属于“我”的,那么即使素材与其他考生相类,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为这一素材在独特的自我体验的光照之下已获得了新的价值,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陈旧”材料。2007年芜湖市考“品味______”,有位考生拟题《品味“村口一声‘嘭’” 》,写的是儿时生活,那“村玉米花的摊子”――“中间鼓起两头尖的炉身,老师傅慢悠悠摇动手把的姿势,简直就是一首古老而动情的歌”;“等到‘嘭’的一声响过,有少数玉米花飞到地上,我们会飞快地扑过去”;“课间捉迷藏,我被抓住了,要罚学狗叫,这时我会从口袋里抓出一把,每个小伙伴‘贿赂’几颗,那学狗叫就可免了;下午课外活动打乒乓球,人多台少,为了捞第一个打,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只要抓出两把爆玉米花,众伙伴会‘伏伏贴贴’地拱手让我打头家。”……看,这是多么有趣的儿时真情呀!更有亮点在后――“那叫人害怕,又给我们带来莫大欢乐的‘嘭’‘嘭’声,现在是很少听到了,代之而来的是静静地躺在洁净橱窗里的包装得很花哨的‘哈立克’,据说它是不需要‘嘭’的一声响的。但不知怎的,我从不去买那‘哈立克’,一直怀念那‘嘭’的一声响,怀念那抓出一把爆玉米花便可免去学狗叫的时光……”请注意,作者这就是在“挖掘自我体验”了:干预乱取“洋”名的不良社会现象,表示对“洋”名“哈立克”的不满,传达一丝淡淡的忧虑。有了这独特的“自我体验”,文章的取材就不再“低幼化”,主题就有了令人深思的认识价值。由此可见,“选材新颖”不仅指材料本身,而且还指与材料不可分割的作者的观点和感悟。我们平时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劝君莫奏前朝曲”,选料鲜活出佳肴――中考作文的选材,应该提供一份特色鲜明的精神大餐!

上一篇:把握文章关键 辨别筛选信息 下一篇:宿迁市中考作文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