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05 05:03:08

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摘 要:图书馆图书的采购质量控制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图书采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利益过分注重、对书商的选择不够谨慎、特殊文献的采购较难等。为了建立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体系,图书馆应当在采购方案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切实提高图书采购质量。

关键词:图书采购;质量控制体系;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00-02

引言

图书质量是影响图书馆形象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扩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建立图书馆的图书质量采购体系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即从图书采购质量控制对于图书馆建设的意义、目前图书采购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图书质量采购体系三个方面来研究图书质量采购体系,切实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

一、图书采购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实现经费的充分使用

对图书采购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内文献资源数量的规模化发展,还可以有效地优化馆内资源结构,使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实现经费的充分使用。随着出版业的日益蓬勃发展,图书馆的采购渠道与规模都不断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图书馆在采购中实现过程的透明化,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得到充分的使用。

(二)塑造图书馆的形象

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其资源建设质量以及文献服务质量。馆藏资源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又能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赞誉度。这对于图书馆的形象塑造以及长远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采购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利益过分注重、对书商的选择不够谨慎、特殊文献的采购较难等,不仅不利于图书馆获得质优价廉的图书,还会造成馆藏资源质量的下滑,影响图书馆的形象以及长远发展。

(一)对利益过分注重

图书馆在采购时,由于经费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对折扣的过分注重,这会妨碍图书采购人员对图书质量、书商的信誉度等进行充分的考察。书商在优惠率上的让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图书质量、服务质量的下降,有时即使图书馆与书商签订了合同,也会由于合同约束力的有限而给图书馆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对书商的选择不够谨慎

图书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时,不仅要根据采购计划采购到相应的书籍,还要考察供书商的信誉度等综合实力,以减少合同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个不合格的供书商在MARC数据的承诺、到书速度、到书率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达不到合同要求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馆藏书目结构发生变化,还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特殊文献的采购较难

特殊文献由于价格较高、利润率较低,往往很难采购。如学术性图书即因为其通常出版少、价格高、利润低备受忽略,供书商往往只愿意提供价格便宜、销售量大的一些书籍,但是这些学术性图书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旦图书馆缺少这类专业性、工具类图书,就会影响其馆藏文献的广度与深度,导致其服务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图书质量采购控制体系

图书馆图书采购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前文已述,下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建立图书馆图书质量采购控制体系。图书采购是一个过程,因此对其质量控制应当贯穿于整个图书采购的全程,即图书采购方案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都应当进行质量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采购全程的质量监控。

(一)图书采购方案执行前的质量控制

图书馆进行采购前必须要进行的步骤就是制定采购方案。而采购方案的制定也需要大量的馆内工作,不仅要进行馆内相应制度的建设,还要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对出版情况以及图书情况、出版社情况进行分层划分,以制定一个完好的图书采购方案。

1.进行馆内制度建设

图书采购事关图书馆的长期建设,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进行完成的。为了规范图书采购,在采购方案制定前必须严格完善馆内制度。馆内制度的建设不仅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读者来共同遵守实行,还应当成为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标准。馆内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规范图书采购的过程,还能有效提高馆藏图书质量,促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馆内建设计划、图书采购方案制定、通过、执行、监督的细则,来规范图书采购过程。

2.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也是采购方案制定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这是因为采购人员直接参与图书采购过程,与采购行为直接相关联,其个人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馆内建设意识等对其采购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在引进采购人员时,不仅应当注意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才,还应当考察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一个合格的图书采购人员首先应当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做到不为利益、个人情感所影响,客观公正地进行采购活动。图书采购人员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热爱图书管理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来要求自己,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工作重心。图书采购人员还应当了解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特色与发展方向,做到采购活动以图书馆发展为依托。

3.考察出版图书情况

考察出版图书的情况不仅包括考察本年度的出版市场的信息,还包括对出版社的考察。图书馆在制定采购方案前,应当分析全国的图书市场的分布,了解图书市场的变化并且根据其发展及时调整采购方案。这样才能保证采购工作不脱离实际情况。其次,图书馆还应当对出版社的情况进行考察。目前全国共有570多家出版社,但是其出版内容方向各不相同,出版层次也是良莠不齐。因此,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采购,图书馆必须对出版社进行方向与层次的划分,这样才能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出版社进行及时的联系,提高采购的速度与质量。

4.筛选合格的供书商

目前一些图书馆采取招标的形式进行图书采购,针对招标形式的图书采购,筛选合格的供书商是提高图书采购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对供书商的考察中,不应当仅仅以利益为依托,更应当考察其发展观念与服务质量。只有理念与质量均能够满足图书馆发展需求的供书商,才是合格的长期合作伙伴。具体来说,图书馆可以从供书商的规模、到书期、到书率、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以及书籍数据的提供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的评分考察,这样才能做到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供书商。

(二)图书采购方案执行中的质量控制

图书馆采购方案在执行中也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如对招标的质量控制、对书目的质量控制、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这样在执行采购方案时,才能对图书质量进行更为严格的考察与监控。

1.对招标的质量控制

针对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的图书采购,其质量控制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招标中应当严格选择书商。对投标书商进行综合实力的评分,包括商务、技术、价格,由原来的以价格为主导转向三者并重的局面。应当细化评分细则,以选择实力最强、服务最佳的供书商。其次,在招标文件中应当明确供书商应当提供的书目数据。图书馆需要特定学科书目的数据,但是对于许多供书商来说,提供较高质量的专题书目十分有难度。因此在招标文件中应当明确重点出版社的图书以及到书率,以确保图书馆的采购质量。最后,图书馆还应当在采购总额倾向优良书商的基础上,预留资金用于采购急需用书、特殊文献等,以保证馆藏资源的系统与完整性。

2.对书目的质量控制

图书采购执行中应当密切注意书目信息的获得,在此基础上进行,即把要采购的书籍与馆内图书进行比较,筛选出馆内尚缺乏的书籍并进行选购的过程。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比较ISBN号(ISBN号为国际标准书目,是每本书所独有的),对于因装帧不同、版本不同的图书也要进行。在现场采购中,书目一般是用数据采集器来进行,以筛选出需要的书籍。

3.验收中的质量控制

图书验收也是图书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图书的验收是图书进入图书馆的最后环节,如果对此过程不进行严格控制,会导致图书采购质量的下降。验收工作人员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核对供书商提供的到货书目,并对到馆书目进行鉴别、了解。验收工作人员不仅要鉴别图书的外在如装帧、印刷等,还要鉴别图书的内容如盗版书。之后,验收人员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及时将图书录入电脑并进行图书加工。同时做好纸质清单和电子清单以备资金的核算。

(三)图书采购方案执行后的质量控制

图书采购方案执行后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对读者满意度的调研、对无效采购的统计分析等。

1.读者满意度调查

读者满意度从侧面反映了有效采购的程度,也是有效采购的更高的衡量标准。可以采取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其满意度,包括对现有书目的满意度、对采购方向的建议等,使读者与图书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这样可以使图书馆及时掌握读者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次的采购。当然,长期的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对于提高读者满意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2.无效采购统计

无效采购指的就是馆内现存的、尚未发挥作用的书籍。对于这部分必须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失效的真正原因。一部分图书可能是由于采购失误发生的错误,这种失误应当尽量避免。一部分却有可能是作用尚未明显发挥的特殊文献,如年鉴资料等,这些书籍作用的发挥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科学研究、图书馆建设都很有价值,不能完全否认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阮飞轮,周立,杨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6).

[2]韩凤华.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质量控制对策[J].情报探索,2010,(8).

[3]李大林.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8).

[4]杨勇,李政,曾莉红.如何在招标的前提下提高图书采购质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5]李韵.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7,(5).

上一篇: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下一篇:高校政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