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发展措施研究

时间:2022-09-05 04:25:34

烟台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发展措施研究

摘要: 经过多年发展,烟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立足于烟台农村发展实际,对烟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与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Yantai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based on actual rural development in Yantai,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measures of Yantai new rural construction.

关键词: 蓝色经济;烟台市;新农村建设

Key words: blue economy;Yantai City;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195-02

0 引言

烟台市作为全国十四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跻身全国城市20强。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国务院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烟台作为蓝区战略的骨干城市,将迎来跨越发展的新时期。镇域经济历来在烟台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如何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将成为烟台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烟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烟台下辖91个乡镇、6864个自然村,农村人口约为420万,占比达64%。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952元,增长12.4%。近几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优势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围绕农业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品特色化、市场国际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粮油、果品、畜牧、水产、蔬菜五大支柱产业优势逐步显现。[1]民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240万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 烟台新农村建设基本模式

2.1 村企合一型 以发展壮大集体企业为途径,使农民完成向工人身份的转变,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村企互动,实现村企合一。典型代表招远市阜山镇九曲蒋家村[2]。

九曲蒋家村通过发展村办企业春雨集团,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春雨集团通过把握政策、抢抓机遇,以传统的黄金产业为基础,坚持“以金兴村,人才强村,生态立村,富民安村,多业并举,持续发展”的思路,固黄金矿业之本,开多业并举之源,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小康村”、 “中国黄金第一村”、“山东十大名村”等荣誉称号。

2.2 特色拉动型 福山区张格庄镇作为传统的大樱桃种植基地,立足发挥产业优势,科学规划,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张格庄大樱桃已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加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以大樱桃种植及其产业延伸为基础,张格庄镇走出了一条品牌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道路。

2.3 组织带动型 这种模式以企业+农户或者是行业协会、合作社的形式,集聚起农户的力量,增强市场开拓及风险抵御能力,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目前,烟台市有500多家工商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同创一个品牌,同创一个市场,同奔致富之路。[3]

3 烟台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发展上看,许多占有优势资源、农业产业化突出的乡镇年税收能过亿元,而更多的偏远乡镇财政收入还不足百万,且差距呈加速拉大趋势。从产业结构看,许多乡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工业结构看,烟台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太少,镇域经济发展乏力。

3.2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乏力 烟台农村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稀少,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产品附加值偏低。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实施,农民的耕种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加之受近年来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而农民增收的乏力直接导致了农村购买力的下降,对农村的流通消费市场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新农村建设要破解的重要难题。

3.3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乡镇的财政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许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不畅、危房较多、绿化率低、脏乱差现象严重,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

3.4 缺乏强有力的农村建设领路人,乡镇干部普遍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水平不高 大多数村干部科学发展意识淡薄,不懂市场经济规律,缺乏进取精神,只满足于维持现状、确保稳定,而不能带领村民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这也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

4 烟台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4.1 政策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赋予经济强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努力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规划》的出台,意味着烟台新农村建设将可以在诸多政策方面先行先试,经济发展得便利,百姓生活得实惠。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和国家、省各类扶持资金,加大对 “三农”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同时组建烟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

4.2 发展机遇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体系,这将为农村经济乃至全烟台市的经济腾飞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烟大铁路轮渡、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和烟台潮水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运营和建设,将使烟台彻底打破交通瓶颈,更加显现区位优势,大量的海内外投资将会聚焦于此。作为传统的农业强市,镇域经济必将成为新的增长极。

5 烟台新农村建设发展措施

5.1 把握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集群 烟台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骨干城市,在资金、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获得巨大的收益。要把握发展机遇,结合烟台特色资源,培植完善产业集群。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复合经营型、特色资源型、休闲采摘型、科技示范型等经营模式,打造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5.2 以特色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施“品牌兴农”战略 要加强“品牌兴农”的力度,突出抓好农业品牌培育推介。积极开展市级名牌农产品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群体,构筑起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实施品牌农产品进百店行动,积极支持“农超对接”等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叫响烟台农业品牌。

5.3 以工业化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则是农村致富的先导。要把乡镇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作为农村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吸引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莱州市土山镇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叠加的优惠政策,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工业园区,吸引了几个亿的资本入住,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4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开展“科普村村通”、“科技入户”、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努力使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人才支持。

5.5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强能力的领头人。要创新村官选拔机制,首先要选优配强农村支部书记与两委班子,鼓励德才兼备的“致富能人”、“成功企业家”回乡担任农村建设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其次要完善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环境,选拔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发挥他们的知识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江汀.2011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R].2011(1).

[2]李庆志.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基本经验[J].宏观经济管理,2007(10).

[3]时海燕.烟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调研报告[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上一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广播体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