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5 03:41:24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以C大学为样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当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途径和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C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总结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5大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063—07

收稿日期:2012—07—23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改立项项目“卓越工程人才的创新领导力培养和评价体系研究”(湘教通(2010)243号);中南大学2010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中南大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中大党组字〔2010〕12号)

作者简介:曾蔚(1968—),女,江西吉安人,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和公司理财、创新创业等研究。

“产学研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开创,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正式地将合作教育界定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理念”[1]。它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成功教育模式。青木昌彦和原山优子认为产学合作是“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相乘效应来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会引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跃进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等一系列宏观效果[2]。Joseph A.Raelin对国际合作教育的一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预测未来一百年合作教育的可能发展趋势。他提出采取“三重螺旋”的运行模式来加强高校——产业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产生“双赢”甚至“三赢”的结果[3]。对企业来说,可以获得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利用高校实验室等先进科研条件,接触到较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技术知识等。对高校来说:企业可以为高校研发经费,为师生提供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等。政府如果促成产学研合作,能促进社会科技发展,产生良好的政绩[4]。

我国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尝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态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而且要求学生既要学有所成,还要学以致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5]。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判,并结合C大学的实践,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研判

为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状况,我们对C大学在创新教育体系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实践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措施,以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等进行了问卷设计与调查。从2010年的12月开始至2011年的3月31日止,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5份,回收率为94.79%,调查对象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75.38%,教师占24.62%。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点和途径,以及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一般指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各种信息,对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及人本身等)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进而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能力[6]。调查对象对创新能力培养重点的认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对于创新能力中创新思维是重点的认可度最高,比例为46.15%,认为创新实践能力是重点的选择比例达到了29.45%。这说明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应从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入手。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强烈创新动机、创新意识,通过真实环境下的实践和实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建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然而,这仅仅依靠高校的条件和力量,难以全面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产学研合作教育无疑是一条对接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创新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为把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我们根据C大学和国内各大高校实践设计了以下10个方面的途径选择,调查结果如表2。

表2显示,社会调查与实践、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各种创业大赛和教学中的研究论题与专业实习结合(分别占61.10%、57.58%、48.32%、39.78%),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理想的路径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科研训练和实践平台的支持,实现了理论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与社会需要的对接,是实现这些路径选择的必由之路。

为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该题为多选),我们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观念和提供大学生参与科研及实践平台的呼声最高,分别占54.07%、50.11%和49.45%,大多数师生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创新人才,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诉求。

C大学基于教育改革需求,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二、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基地

上一篇:教师如何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意大利语语音学习偏误分析与语音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