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校本教研 坚持科研兴校

时间:2022-09-05 03:04:50

抓实校本教研 坚持科研兴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牢固确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必须坚持科研兴校的方向。

一、加强阵地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关注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我校从不同的层面推动全员性校本研究的开展。

一是开展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一直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扎实开展全员性研究课。我校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公开教学,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与定人员,确保活动的成效。其次,开展跟踪式听课活动。对新上岗的教师,以及我们随堂听课中发现在教学上存在问题的教师,由学校组织校内名师,预设好目标进行跟踪听课。最后,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为了解决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和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我校就曾开展过一系列研讨,并提出了“分层要求,差别教育,专人帮扶,滚动发展”的辅导思路,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和差异生的转化。

二是开展了以课题组为龙头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子课题《农村小学艺术学科心理化操作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课题研究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我校还努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下工夫,几年来,我们先后结合课题研究开发了《少儿学口琴》《少儿学腰鼓》《少儿学电脑画》《舞龙》《国学经典诵读教程》等多个校本课程,以课程化的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着眼能力提升

我校不但注重课题研究成果,更关注通过课题研究来锻炼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一,以课题立项为旗帜凝聚人。课题管理过程中,为调动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着力实施三个制度。一是子课题主持人聘任制。学校根据主课题方案,让教师进行子课题设计,从中选优。二是课题主持人负责制。课题主持人根据课题级别制订研究经费预算方案,经教科室考核,校长室批准后由主持人统筹使用。三是课题研究双向选择制。教师自主选择参与研究的课题,课题主持人自主确定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做到“自主选择,能进能出”。这一系列措施从立项之初就将教师置于研究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以过程研究作为熔炉锤炼人。我校建立了“教科室一课题组一科研骨干”三级研究网络,初步形成了三级联动的良好机制。教科室作为学校一级教科研管理单位,负责制定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课题组(学科备课组)为二级教科研实施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学科、本级段、本课题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致力于组织建设和方案的实施。为了加强考核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我校建立了个人科研绩效档案,并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三级研究网络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为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三,以成果展示为舞台推出人。一是主动创设展示平台。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显现,几年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教科室以全方位的服务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将各类刊物的投稿方式编印给全体教师并及时修订,最大限度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二是积极参与展示过程。我们主动对接教师承担的公开教学等活动,进行集体攻关。同时,学校积极承办市、区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三是大力宣传展示成果。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学校除了将其成果在学校荣誉室展示外,还借助橱窗、网络等媒介向家长、社会宣传,扩大影响,以提高教师和学校的美誉度。

三、加强“自主四学”范式下的课堂文化建设

以科研为引领,建构课堂范式。结合科研质量年的要求,基于全体教师的课堂实践,我们在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四学”课堂范式,在专家和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基本确定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范式,并申报成为省级“十二五”课题。

以教研为支撑,促进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范式是为教育质量的转型发展服务的。语、数、英的教研着重研究“以生为本”、“以学论教”,高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转化率和产出率,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主动探究、互助合作、坚毅耐挫的良好品质。其课堂实现了从以教论教到以学论教,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差异,从媒体泛用到追求合适,从课堂效果到后续潜能等转变,让自由的教研活动,给力质量的转型发展。

以专家为引导,提高课堂效率。近几年,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的培训,培训率达100%。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开展了诸如学术专题报告、理论辅导讲座、教学疑难咨询,以及提供有效信息和有效课例指导、教学现场指导、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请专家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让专家与教师一起反思、体验、感悟与交流,更好地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发挥信息手段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使我校教师主动接受专家的培训和辐射,拓宽知识面,提升教学素养。

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以科学的眼光、研究的态度来进行学校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一是目标确立强调“自主”。我校倡导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实现“三自”目标,即自定目标、自我调节、自主追求。自定目标就是指教师参照学校的发展规划,自主提出个人成长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自我调节就是给教师自我调适的机会。我校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发展的沙龙研讨,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自主追求就是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主动适应教师的发展需要,不让教师的发展因学校支撑不足而受到影响。

二是制度设置留有“空间”。我校在确立制度时,既按科学管理的要求体现其刚性的标准,也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相关规章作相应的补充,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执行标准,学校再按此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这样就将教师由制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制度的制定者,有力地调动了教师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是结果评价突出“发展”。在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采取了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办法。如老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学校就要求他们向学生管理要效益,同时引导他们向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化与转变要质量;对年轻教师,我们坚持从导、练、引、研、赛人手,促其向骨干教师转化: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我们则提出风格化、常态化的发展要求,并主动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这样就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有力地提升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质量特色并举 以点带面创新 下一篇:加强课题管理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