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持续照护”的老年人社区规模合理性分析

时间:2022-09-05 01:57:18

适应“持续照护”的老年人社区规模合理性分析

王晓亮(1980-),女,1980年生,吉林长春人, 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照护老年人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改善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可持续性的照护服务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城市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的规划布局、社区功能构成、规模控制以及选址入手,对适应“持续照护”的老年年人社区的规模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老龄化 ,持续照护, 老年社区, 规模合理性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the speeding up of the trend, our country city of old people live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c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old city, provide for the aged sustainable care service has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s. This paper, from the city in China for the elderly care community plan layout, the community function structure, size and location of control, to adapt to the "continuous care of older people in the size of the community rationality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an aging population, continuous care, older community, the scale and rationality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适应“持续照护”的老年人社区是一种可接纳不同家庭结构、不同身体状态的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能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持续照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的混合型老年人社区,社区可满足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护服务。

1 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的功能构成

老年人社区的功能构成应主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作为依据。生活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居住、购物、活动、健康、自我实现及精神愉悦,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持续照护老人社区的功能构成应以“持续照护”为基础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要满足老年人在社区内长期可持续的居住,最终实现老年人原居安老。因此,持续照护老人社区整体规划中要建立开放性的、能够使老年人得到持续照顾、常态化的满足不同家庭构成和身心状况的老年人需求的整体结构层次。

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内,老年人家庭构成的分类直接影响到居住模式,家庭的多样性决定了套型组合的多样性。社区内的老年人家庭构成类别可分为:一个老年人组成的独居家庭、老年夫妻两个人组成的老年夫妇家庭、一对老年夫妇与单独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一对老年夫妇与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老年主干家庭、多代同堂的老年联合家庭。对应家庭构成的套型模式有独居型、同居型两种套型模式。同时,老年人住宅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自理能力又分成三种类型:独立型、援助型、护理型。老年人住宅的类型与老年人居住模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独居型居住模式通过独立型老年住宅、援助型老年住宅、护理型老年住宅三种住宅类型均可以实现。

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不仅要营建一种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住模式的住宅环境,而且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老年服务项目。其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与普通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有相似性,主要体现生活社区的特性,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物业管理及安防智能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特殊性,有更高的要求。

2 持续照护老人社区的选址

持续照护型老年人社区的选址必须谨慎,因为直接关系到其以后的运营的状况和发展前景。社区的选址由老人居住者与基地本身两个因素决定。选址时要考虑到居住主体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对于基地本身要充分考虑区位和用地评价的影响。适应“持续照护”的老年人社区看重对老年人的可持续性的社区照护及原居安老问题,在整个规划中要强调对老年人人性化的社区关怀。首先,选址应有便利的对外交通环境,方便老年人与亲人、朋友、社会的沟通交往与联系,避免老年人产生隔离与孤独感。其次要尽可能临近可利用的公共设施,比如医疗、商业、交通、公园等设施,并有良好的可达性。这样可以补充社区内设施的不足,可以减少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另外,老年人社区还应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老年人需要获得充足的采光通风和景观,对空气、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年轻人高很多,因此老年人社区用地应该有比普通社区日照时间标准更高,景观环境更好。

3 持续照护老人社区的规模控制

3.1 社区规模建议

在我国的住区规划中,规模控制主要从人口和用地两方面进行控制,主要依据人口规模进行分级,同时居住人口数、所在城市人口级别、规划所确定的住宅层数、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也是影响住区规模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居住区人口规模为30000-50000人,服务半径800—1000米,10000-15000户。居住小区人口规模为7000-15000人,服务半径400—500米,2000-4000户。居住区组团人口规模为1000-3000人,服务半径150—200米,300-700户。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因老年人的特殊性,服务半径、人口与户数不能等同于常态居住小区。在老人社区的建设过程中,社区规模过大会造成社区凝聚力及人气下降,使得老年人失去空间感知力,造成邻里关系淡漠。而过小的社区规模同样存在人气不高的问题,难以支撑基础服务设施的基本建设规模,吸引不了老年人的入住愿望,难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也明显衰退,心理认知范围会日益缩小,要实现“持续照护”,控制老年人社区的规模尤为重要。老年人社区应避免尺度过大,超过老年人认知的范围,而造成人们之间无法建立密切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空间缺乏吸引力。老年人的主要交往对象是亲友或其家庭成员、邻居等,其活动范围相比于年轻人明显缩小,以家庭为出行原点,老年人活动半径大约是在180~220m内,相当于老年人3~5分钟的步行距离。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的比较舒适的步行范围是150m,老人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容易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因此可将150~250m作为老年社区中心的服务半径,由此可大致得出老年社区的占地面积在6~13公顷范围内。当然这种方法得出的老年人社区的规模,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型,但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老年社区规划规模的参考值。

上一篇: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