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我们的电影人群是2000后

时间:2022-09-05 01:40:29

高军:我们的电影人群是2000后

高军小档案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

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年导演联盟)

总经理

很多影片都是一日游

影视圈:院线在整个影视产业是怎样的一个地位?

高:院线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是一个流通环节,是架设在制片方和影院之间的桥梁,它在产业上中下游起互融作用。它很重要,所以国家对外资进入院线是有限制的。

影视圈:国内院线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高:在第一方阵里,有中影、新影联、星美、万达、上海联合,南方新干线,六大院线。

六大院线占全国票房份额的60%。拿新影联来说,全国有97家影院,北京50多家,所有影院在去年完成票房八个亿。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主打二级城市的,如大地院线。

影视圈:在电影发行和最终放映之间,院线排片作用很大。

高:任何行业各环节之间都有不能完全协调的部分。比如说,制片方制作影片进不了院线,大多是因为质量和商业价值的问题。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在把质量关。去年年产电影526部,都进院线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制片方在开始投资制作的时候,也没想过要进院线。他们低成本制作,低价卖出,网络版权、电视播映等等,也是一个渠道。质量不达标,不够上大荧幕质资的电影,会造成投资的二次浪费。

现在不是计划经济那时候,也不是你来什么排什么,影院要赚钱,上座率低就自然拿掉。更有些影片预先就知道上座率不会高,导演不认识,演员不大牌,排上去也没戏。现在很多影片都是一日游,挤进来了也没用。

影视圈:大荧幕资质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

高:对不同影片的风格、类型,应该有不同的判断,所以可看度、市场号召力,我觉得都是影片质量的构成因素,绝不仅仅是这部影片有多成功,或者声光效果的感受有多深,都不是。可看度是号召力。

所以我们一般来说会把影片质量放在第一位,虽然它不是唯一因素,但是它是前提因素和首要因素,因为垃圾片无论如何去努力,都不会产生特别好的票房收益,有些垃圾片可能一人一时,比如说《十全九美》,《十全九美》很烂的一个片子,制片方认为复制自己的恶俗仍然可以复制成功,所以在后来的《熊猫大侠》票房惨遭失败。所以对于影片的把握,我觉得需要多种文化素质的积淀,这样市场把握的前提就出来了。

影视圈:除了影片质量,还有其他因素吗?

高:影片的质量只是票房预测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要考虑它的第二因素,第二因素是什么?第二因素就是你有多大的市场覆盖。全国目前6200块银幕,你的影片将覆盖多少银幕,你有多少胶片拷贝、有多少数字拷贝?这是可细化的,因为任何影片都可以测算出单拷贝票房,你把拷贝数乘以单拷贝票房值。只不过数字拷贝和胶片拷贝有区别。制片方排哪部完全是根据上座率来决定的,上座率高可能增加。但是胶片拷贝不可以,胶片拷贝一般来说影院接受,就要担负着每天要给拷贝排四场的义务。因为胶片拷贝的费用很高,大概一万块钱左右,如果一天不能保证四场,所以可以不用排映了。

决定拷贝数,特别是数胶合发的影片,有一个最佳配比度,这是最好的选择,市场覆盖是预测影片票房的第二因素。

好档期很关键

影视圈:一部电影的分账比例是怎样的?

高:如果以一百为单位来划分,票房收入首先要去掉5%电影专项基金,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征收的费用。剩下的95%再去掉3.3%的流转税,再把91.7%做为一个完整百分点,这就是净票房。影院52%,剩下的48%院线在里里提留3到5个点的院线发行费用,其余的交给制作方。

影视圈:请您拿一部影片为例,给制作发行方一个好的建议。

高:目前新影联的实战战例俯拾皆是。今年三月四号上档的《观音山》,是部文艺片,最初各发行方均不看好,当时有知名发行方开出仅七、八百万票房。我们看片后觉得还不错,就制定了保五千万争八千万的目标,后来做到七、八千万的票房,原因是档期选得比较好,再加上营销和宣传方案比较到位。

首周末的票房成绩是3600万,而这部电影的投资才1200万。之前的文艺片,包括《苹果》,票房才1300万人民币。李玉导演特别有意思,我们带着摄制组走了12个城市,搞了70场活动,首周末票房出来以后,李玉给另一位导演发了一个短信,说在总发行人高军的建议下,我们原定3月4号上映提前到3月3号,只有半天时间,就找出了一个半的《日照重庆》的票房。

影视圈:好的档期仍然是制胜的关键。

高:在什么档期上映,不同档期有不同票房产出的相对值。其实它是一个消费均线的概念。比如说每年的圣诞、元旦期间单日票房一定比春节期间的单日票房高出三到四成,比如说像我们刚刚过去的贺岁档,单日票房接近一亿,但是春节期间最高票房不会超过六千万。有很多行内常识,比如说岁末的时候为什么票房集中紧跟?因为所有的影院、所有的院线都有一个年度结算的问题,它所预先卖出去的票、卡,都要在12月之前结束,所以会拉动一些集中消费。圣诞元旦的票房一定比春节要多。春节是已经经过了圣诞元旦的高峰期之后,回落以后再度抬升的新一轮消费,永远不会高过圣诞、元旦。

所以《观音山》3月4号上映是我们深思熟虑的选择。原定在春节后,但是考虑到春节后会是《将爱》《武林外传》的消费,而且对于艺术类影片相对轻视一些。又想在五一,但是想到五一前会有一些影片和你同台PK,所以最终选择在了3月4号,而不能选择在3月中下旬,因为两会期间所有进口片被屏蔽掉了,这些片方憋得很难受,他们要在两会之后集中释放,所以三月中下旬两会结束到五一之前会是进口片的大轰炸档期。而如果《观音山》面对众多进口片的时候不会处于强势,有可能会在,有个比喻叫不怕猛虎就怕群狼,因为群狼多了,市场覆盖就多,《观音山》的场次会下降。

中国的电影市场会更大

影视圈:您对国内院线的未来有何预期?

高:院线之间会出现更多的重组、洗牌、化合分解。以小院线的经营地位,谈片的话语权都受限制。对于一个年票房一百多亿的国家,现在三十八条院线太多了,我认为有十到十五条就可以了,北美去年的票房是九十九亿美金,他也就十条院线左右,而我们的票房只是人家的七分之一。

影视圈:那中国的电影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

高:中国市场大,虽然趋势会向上走,但要做到北美的目标还是太遥远了。但好的方面是,中产阶级的壮大,让白领的电影消费成为习惯。

中国的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占到一半,如果能有一半的城市人口成为电影观众,等于中国的电影人口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我说的是未来,目标还很遥远。按去年百亿票房,平均票价30块钱来算,现在一年的观影人次是三亿人次。假定这三亿人次人均年电影消费是三次,中国的电影人口也就一个亿。

我认为,随着电影消费习惯的日益固化,这种习惯还会影响身边的人,当2000后成为主要中国的观影人口后,中国的电影市场会更大。你想啊,在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九零后和八零后的一大部分人会把他们的观影习惯带进终身。

影视圈:艺术院线有可能在中国实现吗?

高:会的。现在没有是因为市场不够大,等足够大的时候自然会有差异化的。市场成长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电影的需求增高,自然会做各种分化。

上一篇:会做“老板”的女明星 下一篇:“橙”院线模式的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