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正在走入尾声?

时间:2022-09-05 01:27:11

不升级就“退场”

随着今年初总理宣布调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一些从事出口加工制造业的大陆台商感到忧心忡忡,正在盘算这会不会导致中国大陆,这个过去20年依靠出口制造业创造出史前例经济增长奇迹的同家,正在将“世界工厂”的桂冠逐步让给他人,而台商则因缺失竞争优势,法转型升级,将被迫从大陆制造业中“退场”。

工厂,是中国过去25年的印记。但自2006年以来,由于实施减少出口退税、两税合一、劳动合同法、“十二五”规划工资翻一倍等连串政策,导致台资企业的“黄金年代”正一步步走进尾声

今年2月,深圳一家生产圣诞灯饰的台资企业,突然收到政府公文,要求它与同一工业区内的十余家公司,在4月底前搬迁到他处,原有的厂房用来引进软件产业。

听到这则消息,总经理十分不满:“来23年了,哪能说搬就搬!”

想当年,这位台商来深圳投资,一下飞机,两排穿着红色旗袍的迎宾小姐上来,将一串夏威夷式的花圈挂在脖子上,表示热烈欢迎前往饭店的路上,有前导车开道,警察拿着大喇叭喊着让行人让路。享受过如此高规格接待大礼的台商,如今很难想象,一纸命令,就要他结束20多年辛辛苦苦累积的心血。

回想当初,一穷二白的深圳用真诚的鲜花和笑脸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台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深圳变得有钱了,昔日的荒芜农田变成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成为全国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像全国其他许多制造业城市一样,如今深圳也面临土地资源消耗殆尽的发展瓶颈。

由于受生态保护和国土管控等约束,在2011年后的10年,深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42平方公里。深圳市政府在今年推出土地整备计划,启动新一轮“”,计划在2012年度内通过“产业转移升级”、“腾笼换鸟”、“三旧改造”等方式,将一些劳力密集、生产效率不高、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产业迁往他处,回头盘活留下的零碎土地并统一收储,释放出21.83平方公里潜力用地,然后“筑巢引凤”,创造优厚条件,吸引金融、物流和世界五百强高新技术企业等“凤凰”人住。而台商中有多少是“凤凰”?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表示,台商对深圳贡献巨大,例如10年前,他的厂房月租是每平米9元,如今已涨至17元。22年来,他已经给当地村集体交了1亿多元的厂租。“政府现在可能会把太多精力关注到产业的转移,其实它应该更多地在完善公共配套、公共福利、增加社会的公平性,把财力更多投入在这一块。在产业的扶持上,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可以救活,可以就地升级转移的,但是政府却没有全力施以援手,而是更多地去保留大企业。它总想到现成的五百强,而不去培养未来的五百强。”

卖厂事件暴增

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在大上海地区承揽3000家台商客户的法律、会计业务,一年审计800家公司,是足以观察华中地区台商的“样本”。据他观察,“最近搬迁(政府征收土地)业务非常多,以前我一年处理15、20个(案子),现在一个季度就有这么多。”刘芳荣越说越激动,“再就是卖厂,老板把厂卖掉,做不下去的,更多!以前一年处理5个、8个(购并案)就不错了,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做10到15个。卖得我心惊胆跳的……。这很清楚啊!环境变了,不行了。”

“他们越差,我业务越好,但是我也担心啊!做完这一波,我做什么?”只做台商生意的他,连珠炮似的抛出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数据,“现在(倒闭潮)刚刚开始而已,明年会加速,最高峰应该会在后年和大后年。”照刘芳荣的推估,未来5年里,现有近半的台商可能会消失、自愿退场或隆遭淘汰,“营业额不到新台币1亿元、毛利率在8%以内的台商是极度危险的,因为他还有很多隐性成本没算进去。”

“有些台商现在还在撑,你知道吗?拿过去赚的钱一直在撑。”刘芳荣手上有好几家客户,帐上现金3个月内就要用罄,老板却宁肯逃避而不愿面对。毕竟,放弃自己辛劳一生打拼的事业,谈何容易?

2011年中,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董事长陈明璋走遍大陆23个城市,实地考察了800多位台商。他认为,去年大陆台商是“十缺”齐发,包括缺工、缺水、缺电、缺土地及资金,再加上缺原料、缺订单、缺油料、缺少销售渠道、缺未来前景,成为台商的“凶年”。

20多年前到大陆打拼的台商,现在许多都已面临花甲之年,当年踏上这块土地的昂然斗志早已随时间消磨殆尽。一些台商年龄却越来越老,健康也越来越差。陈明璋曾一连参加三位台协会长丧礼,有一天还连赶两场。

2009年,陈明璋预言台商如果不转型,将有60%会遭到淘汰。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中。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许多大陆本土制造企业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已超越台商。

例如位于昆山南郊的台资企业联德精密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比去年增长了90%,而创造营收增长的背后推手竟是来自杭州本地的总经理叶航。

叶航10多岁就离家到上海当学徒,当时每月薪水“只够买一双鞋”。通过自己勤奋努力,他很快得到提升,后被新加坡外商聘请至海外当业务主管。论技术、论工厂管理,叶航的能力让来自台湾的联德董事长徐启峰赞叹不已,情愿出大价钱聘请叶航任总经理,与他共同创业。今年上半年,叶航通过产品升级,吸引来宏达电、奥迪、日本古河等客户,使企业营收翻倍。

还有许多大陆员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到本事后离职自行创业,回头与台商老东家竞争的例子。如一家在昆山生产藤木家具的65岁台商,正面临着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3年前,他厂里五、六个大陆员工离职,其中年纪最大的不超过35岁。他们联手创业,知道如何联络客户,到哪里能买到最便宜的原料,还启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找到国外最好的设计师,工厂里有各种高效率的现代加工机械,不仅产品报价比老东家便宜,而且客户服务做得更完善,很快就抢走老东家60%的订单。

另一位前富士康员工王来春,21岁进厂当作业员,11年后她自立门户,创设立讯连接器厂。该企业如今已在深圳证交所挂牌,身为董事长的王来春身价数十亿元。

而她的同行、另一家来自台湾的宣德公司却连续亏损5年。今年3月,宣德以广东长安厂作价人民币8000万元,与立讯合资设立新公司,宣德持股比例仅25%,营运全由王来春主导。宣德董事长江长霖直言,现在的目标客户是联想、中兴和华为,要打进这些公司,陆资企业更有机会。

“以前钱太好赚了,台商越来越安逸。忘了要与时俱进。”刘芳荣注解说,“有时候,干掉你的,不是大陆员工,而是你自己。”

退休、卖厂、转行、被购并……,太多的因素交杂,正在加速台商从大陆退出,曾经属于他们的大时代,似乎也随着黄浦江一波波的浪,向尽的大海流去。

大厂同样失色

1999年,台湾著名电脑厂商华硕选在苏州设厂(现已分割为和硕公司),当时,警车鸣笛开道,后方车内坐的是首次到访大陆的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现任大陆商务部部长、当时还只是苏州市长的陈德铭亲自接待。每年岁末,苏州市长一定到华硕做调研,因为华硕苏州厂的成绩,就是当地政府的业绩。

短短不到10年里,华硕苏州厂员工数就从300人激增到8万人,成为当时江苏省出口总额第一名。六、七年前最风光时,接连好几年登上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第二名,仅次于鸿海富士康集团。现在华硕集团苏州厂样貌依旧,但员工数已锐减一半,仅剩下4万人,“今年营收估计也只有5年前的水准。”华硕前苏州厂总经理李祖尧说道。

台湾奂鑫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电脑机壳供应商,在上海投资设立的制造厂每年生产3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塑胶机壳。虽然员工数没有富士康多,但也有1.8万人;知名度没有康师傅大,但是惠普、戴尔这些国际著名电脑厂商都得靠它供货。

尽管已经做到全球第二,但除了前年小额获利外,从2008年至今一路亏损,几乎吃光了从2004年到2007年的获利总额,等于做了8年“义工”,可见经营情况有多艰难。集团董事暨总经理徐证鉴心里清楚,现在的亏损只是开始,弄不好,将一路亏到2015年。

从成功企业教案来看,要做就做业内第一,起码要做第二,才能活得很好,但这个定律已经被制造业的台商彻底打破。“你说全球第二大厂还赚不到钱的产业,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也在想。”徐证鉴说道。

“虽然去年毛利率差不多23%,但奂鑫依然是亏钱。生产机壳就是地方要大、厂房要大,电用得多,设备又很贵,我投很多钱耶!我讲一个数字,单单我这上海厂每年折旧就要新台币7亿元,占营收4.7%。制造业是辛苦行业,实在不好做。我从1980年开始经营奂鑫,30多年了,后悔没有在最好的时候把工厂卖掉拿现金。”

好在奂鑫找到了另一条服务业出路。2011年,徐证鉴与一家从台中发迹的鸡排店“超级鸡车”的老板合作,奂鑫投资新台币4000万元,共同在大陆经营鸡排连锁店,每家店面占地二、三十平方米,每月销售额可以达到人民币30万元,净利率差不多人民币七、八万元,而且收到的是现金,又没库存,还可以放帐5个月,预计今年能赚到人民币1500万元,去年的投资今年就回收了,比奂鑫的主业还赚得多。

不过徐证鉴却不好意思向别人提起这些,因为奂鑫的主业是从事制造,其盈利却赶不上开鸡排店的副业,人家会笑话他“不务正业”,这证明台资制造业已经缺失了竞争优势。

上一篇:唯“素读”经典让语文教学得大道 下一篇:十年“6·18”,给福建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