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05 01:15:31

地籍测绘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摘要:地藉测绘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通过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及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测量工作。本文分析了地藉测绘技术的优点,阐述了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地籍测绘;优点;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by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the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asis,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 through certain boundaries, earthy land ownership belongs to world position and land area, and to reflect the land use types,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level measur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y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in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ssues to discus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dvantages; Problem; explore

1前言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各个领域的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这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相关成果的不断取得,各种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参与。在地籍测绘领域,新技术同样层出不穷,随着新技术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对地籍测绘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认识和了解在地籍测绘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了解GPS(RTK)技术,GIS技术,GPS(RTK)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以及地籍测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利用新技术,开展从事地籍测绘作业,促进地籍测绘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地藉测绘的特点

地藉测图系统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其特点为:

① 一测多用。水电站工程。其布置区需施测大比例尺地形图。考虑到不同专业人员对用图范围、比例尺大小要求不同过去完全使用平板测图方法。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要分别测绘。重复工作量相当大。地藉测图可以一测多用。同时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例如:如某水电站工程:大坝设计人员需l:500或1:1000坝址地形图;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则需要含料场等内容的较大范围1:2000地形图;而规划、地质人员为论证成库条件和建坝条件则需要区域更大、比例尺较小的1:5000地形图。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汉成图精度高。地藉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③ 全站仪在外业数据采集时。不受图幅范围的限制。设站也不受距离图幅的制约(只要在测程范围以内)。

可以减少图根点的数量。提高工效。④ 地藉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③ 地藉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⑥ 地藉成图为设计人员甩开图板利用CAD技术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准确读取图形上某点的坐标。或点间距离提供了保证。改变了过去人工用三角板或比例尺从图上量取数据的方法。使数据更为准确。① 地藉产品便于存放、保管和运输。也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3 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测量时根据地籍测量的要求.需要采集两类数据:一是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二是属性数据如权属、利用类型等。每测一个地物,同时填写野外记录表。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成功应用将减少人力费用,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控制网几何图形已不是决定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长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自由布设。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由于GPS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减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确地三维系统,24小时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因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省去大量建造标志的费用,同时野外实测时间短,人员少,大大降低了测量成本。该技术精度高,使用双频GPS接收机,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进行静态相对定位,目前达到的典型精度为lppm。能在同一坐标系统中提供三维信息,GPS定位是在国际统一的坐标系中计算的,因此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相互关联,可实现数据共享。由于信息自动接收,数据自动存储,内外业紧密结合,减少了繁琐的数据记簿和手工计算工作,由于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迅速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提高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规划程度。当然,GPS测量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地域。由于多路径效应而造成测量精度降低,有些位置如楼房角和树荫下由于卫星信号被遮挡.接收机接收不到足够的卫星数量而无法正常工作,可以利用GPS在开阔地区实测布设控制点,解算和处理结果。然后,利用全站仪及GPS控制成果来完成细部测量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GPS存在的技术缺陷。但测量的仪器昂贵,人员技术要求高。

3.2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遥感技术增大了观测范围;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大大“加宽” 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 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然而,就目前而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申的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遥感技术尚存在一系列难题。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仅从相邻关系进行外推量测,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坐标,图件更新精度达不到要求;变化宗地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面积量测不准确;不能主动监测变化,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遥感技术虽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因受财力投入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仍没能力形成数据更新的周期。

3.3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周期短、作业方式简单以及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这能为我国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调查提供测绘的基础。同时能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建设提供快速的测绘数据更新成果。所以,在地籍测量中,运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地籍图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匀、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并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籍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由于摄影测量包括地面摄影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其中,在地面摄影测量时,由于前景可能遮蔽后景,造成地面摄影测量工作难度加大。在航空摄影时,运载航空摄影机的飞机不能严格保持水平,且曝光瞬间无法精确知道航空摄影机处在空中的具置和状态,这些在利用航摄像片制作地形图过程中都的解决。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 并且伴随着GPS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上一篇: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问题 下一篇:浅析隧道施工技术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