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打造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05 11:44:38

先学后教打造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而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教师的精力也主要放在让学生不断练习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以教来促学的目的。当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洋思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先学后教”的主要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发挥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让学生真正能做到接受终身教育,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也是我们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先学后教 数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8-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是纵观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它和这种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全由老师一人操纵,就像一个孤独的舞者,自编自演,自舞自蹈,体现不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时,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来学习,讲解和练习是数学课堂上最常见的方式,虽然强化训练有时候也能够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但这种教学的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着眼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和自学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中的探究和合作。下面我结合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谈谈“先学后教”的一些体会。

一、先学后教――兴趣打造高效的课堂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靠别人的传授被动获得和自己通过主动的学习去获取。这两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不同,效果也各异。长期以来,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光想着把学生当作一个框,往里面填充知识,殊不知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时候可以产生一种兴趣。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来讲,这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们可以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告诉他们许多名人刻苦自学成才的事例,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因为家庭贫穷,只能靠自己的自学攀登数学的高峰。著名的画家王冕小时候家里穷,就只能靠自己自学,让他们树立自我学习的观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要预习。预习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参与课堂的学习,因为学生在没有疑问的情况下,往往对所学的内容疏忽了,加强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在预习的时候,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布置学生完成预习,设置一些问题。如将平行四边形和我们学过的其它相似的图形比较,思考是否能实行转化?让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去解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习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这样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课堂变得轻松和愉快,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也信心百倍。

二、先学后教――探究提升教学的质量

当然,学生的自学也要注意精心选取材料。针对小学生,我们设置自学的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如果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不能太容易,太容易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探究的内容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进行不同的要求,如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自学要注意内容的有所不同。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究,那么在讲正方体的体积的时候,老师就要悄然身退,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和探究,正如孔子所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教也”。因为正方体是在长方体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学生有了基础,通过自学,他们可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让他们去探究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学生通过探究,很容易获得新知,优等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后进生只需要弄清楚怎么样去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就可以了。

除了讲究探究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探究的时间。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他们对很多知识可能早就已经熟悉了,加之很多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他们的起点可能不会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因此,我们要把握让学生自学的时间,太长则浪费,太短则效果不佳。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如果课堂伊始就直接进入梯形面积的推断,而且效果必然是不太理想,如果先给学生大约1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学生其实已经有了基础。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将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四边形来求面积。让学生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把公式探究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脑海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更理想。

三、先学后教――以教反馈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师的指导来反馈自学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教师的教和指导也不可缺少,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让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自学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白自学过程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自学后的总结和反馈,在反馈中总结存在的问题,毕竟学生自学方法的对和错都要经过教师的评价,从而让他们调整思维的方向,提高自学的能力。

自学的时候还可以给定学生一定的练习,然后让他们在自学中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达到进一步巩固自学效果的目的。这样自学才能落到实处。如教学循环小数,除了让学生自学,还可以布置一些适当的练习让学生来区分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非循环小数。

由于学生有了自学与练习的过程,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是带着问题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讲解。而笔者只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之处及时点拨启发就可以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人称代词回指的语言变异研究 下一篇:跳出开放型经济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