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矿业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2-09-05 11:27:21

浅析我国矿业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矿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再就业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实施就业援助,给下岗职工必要的帮助和培训,引导他们走自己创业之路。在下岗职工创办的经济实体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导力量,也是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矿业结构 城市现状 产业转型 科技产业

1.我国矿业城市现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袁国华博士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中,中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完全是采用中央计划的方式。这种计划配置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认识产生的。基础太差,在广大的落后地区进行工业建设,必然集中全社会力量,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显然,这种认识是合理的。

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必须立足于区域现状,发展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发展后续延伸加工产业以及其他具有比较优势替代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区域的优势矿产资源,为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服务。这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有一批矿业城镇出现以中西部地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另一方面,如何在社会经济分化组合的构局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自己在区域甚至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目标与方向,是每个资源城市面临的抉择。

2.第二产业占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据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人均GDP在600美元至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应在29%-31.4%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在49.2%-50%之间;而人均GDP在2000美元-3000美元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应在33.2%-38.9%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在50.1%-51.3%之间。另外,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与配套产品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大,配套产业的依附性强,整个城市发展对矿产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难以对矿业生产的衰退产生缓冲作用,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影响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矿业城市的主体企业在所有制上是国有企业,在规模上是大型、特大型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这些企业在资金、人力、物力上都能得到保证,因而发展迅速,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居垄断地位,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被矿业开发企业所控制,大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无法对矿业开发主导企业产生根本性的触动和影响,城市产业结构表现出单一的畸形特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矿业城市暴露得比较充分。矿业城市由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难以消化大量的转型人口,使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城市转型难度。因此,产业结构是决定矿产资源能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现状也就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现状。

4.刚性产业,弱性产业结构演化具有动态性和继承性

我国矿业城市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刚性,其表现在:区域内的产业关联基本上都是纵向的,且大量的资本都是固定资产,流动性差,特别是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一旦停止生产,这些资本就成为沉淀资本,再也不能发挥效益,因此矿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刚性。

从理论上讲,随着城市发展,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就我国的矿业城市而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应该具有从单一向多元、由简单向复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多数矿业城市的产业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三个优势:一是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是就业的主渠道。二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能够及时根据需求变动而调整。三是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安排灵活,在竞争压力下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益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

5.发展中小企业可以解决矿业城市的再就业困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矿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再就业困难。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失业率为10.64%,明显高于非资源型城市(8.89%);劳动参与率为64.91%,低于非资源型城市(66.89%)。这主要是因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相当一部分主业职工下岗。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实施就业援助,给下岗职工必要的帮助和培训,引导他们走自己创业之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处在产业转型期或者将进入产业转型期的矿业型城市来说,充分重视并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无论是对于社会稳定,还是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发展中小企业是矿业城市培育替代产业的重要途径

许多国家都在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的城市和地区采取综合措施,转变原来以采矿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加快新产业的接替和发展。经过30年的努力,虽然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英国的伯明翰是个老矿业城市,把发展替代产业的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专业咨询、会展业和零售业方面,吸引了上百家品牌店、食品铺和娱乐中心,建起了一流的交响乐厅、国际会议中心等,把一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变成以服务业为龙头的新型城市。在矿业城市转型过程中,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模式更为世人所称道。该市自1914年开始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其规模占全世界总量的1/20。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石油的价格浮动,支柱性的矿业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滑坡。为了复苏经济,卡尔加里市政府十分重视产业多元化的调整,大力发展通讯、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工程等产业。

7.结论

从世界各国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来看,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在科技领域,主力军是大企业,但最为活跃的创新基因却是中小企业。尽管中小企业在信息收集与传递、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筹措与周转以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但由于它具有灵活性、专业化程度高、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等特点,在技术创新方面又具有独特的优势,即组织机构安排灵活而富有弹性,在竞争压力下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率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因此,在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助于城市的创新。法国的矿业城市也探索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模式。因此,在矿业城市及其产业的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应该是其科技产业的主要力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过程中,要形成整个城市的经济氛围则需要依靠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才能解决矿业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最终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依相靠、取长补短、以各自不同的优势展示和产生出强劲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浅谈不同运输方式上的减少空驶措施 下一篇:矿区煤矸石堆放对环境影响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