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

时间:2022-09-05 11:22:24

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

摘要:买方市场环境下,控制成本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更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可以从成本功能和成本习性的角度加以分析。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包括成本控制的决策主体、组织主体和执行主体三个层次,分别对企业成本控制承担着不同的职责。

关键词:买方市场 成本功能 成本习性 成本控制主体

一、买方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的内涵

财务会计通常认为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对象化就称之为成本。也就说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是随着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在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上时常变化。买方市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而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的却是压力和挑战。压力和挑战在于买方市场形成后,一方面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必然展开的激烈竞争,买方市场带给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不敢随便涨价,甚至还互相降价。这往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递减,年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销售量增长,盈利水而下降的状况。也就是说市场可接受的价格和销售量是有一定的限度。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保持获利水平必须在市场接受的空间之下,通过控制自己的成本水平来实现。即买方市场环境下,控制成本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更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成本不再是企业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之后,财务会计核算的数据结果,而是应该在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加以分析筹划,在活动过程中加以控制的项目。即成本的控制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发生以前和发生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尽可能地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提高企业利润,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和费用有严格的区分,成本往往是指财务会计核算的产品的制造成本,费用是企业发生的无法对象化的,只能按照时间归集的各项支出或耗费。本文所论述的成本概念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既包括会计核算的产品制造成本也包括企业发生的无法对象化的期间费用。因此,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成本功能和成本习性的角度加以阐述。

(一)从成本功能角度分类的控制内容

这里所说的成本功能是指一项成本费用的发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或影响。包括形成产品制造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工资费用、制造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

1.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主要是指企业采购和保存存货尤其是原材料或商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方面展开。

2.工资费用控制。企业应该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控制工资费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单位工作效率、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企业管理实践中通常会遇到如部分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劳动力等无法精确测算,成本责任的牵涉面广等困难。所以,制造费用的控制不适宜用定额标准来控制,更适宜采用弹性控制,借助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的实施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4.企业销售费用控制。销售费用具体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企业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费用。销售活动是企业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龙头,没有成功的销售,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徒劳,因此企业销售费用的发生有特殊的意义。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性,通常使得企业的销售费用开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难度。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销售费用控制意识,在提高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品销售费用,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利润。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销售费用包干制或者逐项列举报销法,并对大额销售费用的事前审核加以控制。

5.企业管理费用控制。企业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等,开支项目非常多。一般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其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和产权结构比较简单,相对管理也不复杂,一般管理费用也不大。但对于治理结构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母公司,管理费用会占期间费用比重较大,并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明显,管理费用就成为企业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而且由于这里的控制对象往往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以控制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一般来说管理费用的控制必须要首先在管理层达成共识,然后制定制度、通过预算和加强审批实现控制。

从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角度看,企业的成本还有财务费用,但由于财务费用中比重较大的筹资费用和结算手续费的支出,企业往往是被动的,没有多少控制空间,因此,这里不加讨论。

(二)从成本习性角度分类的成本控制内容

成本习性也称为成本性态,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也可以是反映生产工作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工作小时数。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的控制。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等。这些开支中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会形成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且这部分开支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又叫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固定成本中广告费、技术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通常为一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又叫酌量性固定成本,或者“经营方针”成本、自定性固定成本。

由于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不能轻易削减,所以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成本发生前,着眼于更为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事后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入手,降低生产量的单位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控制,一是取决于相关决策者的判断力,二可以通过预算总量控制加以实现。

2.变动成本的控制。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通常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因此变动成本的控制,一方面通过确定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来实现。

3.混合成本的控制。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混合成本的控制要首先分析其与业务量的关系,然后参照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加以控制。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

成本控制主体是指对成本的发生有实际影响力和决定权的人,因此,从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到各岗位员工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对于成本实际发生的影响不同,所承担的成本控制职责也不一样。具体而言可以把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角色分为三种。

1.决策主体。企业董事会是企业战略决策机构,企业的各项大事包括投资方向、规模、地点、时间等都由其来决定。因此,企业董事会层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包括投入资本数量、拥有技术、专门人才等,从企业即将进入产业链的情况,全方位地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地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效用。

2.组织主体。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主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是根据经董事会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方针等负责组织、协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运转工作。成本管理是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营管理层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具体成本控制职责、目标和方案,处理成本控制信息、考核成本控制结果等,各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主体的核心。

3.执行主体。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具体存在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上的。所以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就是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执行主体的成本控制就是要从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出发,在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和节约成本开支,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主体的行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J

参考文献:

邹小榕.浅析企业成本控制的三个层次[J].新远见,2011,(8).

上一篇:刍议政府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成本数据处理 下一篇:设计阶段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与产品成本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