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追求品质

时间:2022-09-05 10:54:47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探索分析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企业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精细化、企业管理、执行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云变换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成熟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2012年上海纺展会更让我们深省:在追求质量、技术创新的同时,控制和降低成本、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势在必行。

所谓精细化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在于简单的关注细节、片面的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汪中求曾经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精益管理理论,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企业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以规章制度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对各部门、班组、职工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管理,从而把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一、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是企业超越自我、超越竞争者的需要,是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通行证。实践证明:做精做细的检验标准不是热衷于企业内部比较,应在市场上、社会上比较,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用结果创造价值,如何把下一道工序当成我们的客户,如何在本职岗位上为其他部门提供客户价值,也就是将管理工作中做“精”做“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所有管理环节中去,从而创造一种科学有效有价值的的管理模式,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增强精细化管理执行意识。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执行意识。

2、加强学习,强化考核,确保精细化管理执行到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执行文件和工作流程,编制下发各岗位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本着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原则,努力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1、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市场需要出发,从消费者需求入手,对工作精益求精,既要敢于承担责任,又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亲自抡起铁链,忍痛砸烂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奥康集团的王振海当着员工的面亲手剪掉数双不合格的皮鞋。这是教育他的员工,要么不干,要干就做细做精,质量问题决不可轻视,不合格品就是废品。

审时度势,有些企业开始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质量上追求品质。通过各渠道技术反馈、针对产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召开技术专题会。重点针对销售反馈单,就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协同技术部门逐项分析、逐项改进。

为了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跟踪记录卡和月度质量反馈制度。每批生产任务完成后都及时召开质量座谈会进行总结,对用户处反馈和暴露出的生产安装质量问题予以通报张贴,并对责任人严格质量奖惩,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设计,使每个工作流程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管理闭环,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2、营销管理精细化,客户服务细节化。

对于营销来说一个营销方案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执行环节中不仅要细致到位,而且也要注重执行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生产企业要了多了解客户的满意与埋怨,把服务做到客户的前面。尤其在目前这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买方市场里,市场无贵贱之分,顾客亦无等级差别。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一定会越来越高,所以企业更应把服务落到实处,让顾客非常乐意地接受,并对提供这种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心存感激。因此,企业应时刻满足客户需求,克服重重压力,服从大局,支持经营、销售等部门积极开展产品售后技术服务。

3、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

以“一流的产品”为目标,打造一流的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通过强化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对各生产班组责任区实行 “精耕细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五小革新发明”活动,设立质量专项奖励启动资金等一系列措施,把员工的意志统一起来,树立“质量无止境,天天是起点”的工作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

4.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定额制度精细化,

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科学的制定计件工资定额标准,量化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科学制定车间班组二次分配标准,调整细分生产车间各生产工序的工时,做到工时分配清晰透明,每个员工按实际操作工时计奖,鼓励多劳多得、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将员工的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等指标进行挂钩,实施量化考核。

5.控制物料成本,实现物流精细化。

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企业技术人员对外购件、外协件价格进行科学、细致的测算,并制定生产过程中各种消耗品(包括机油、汽油、清洗剂、密封胶、胶带等)的工艺定额工作,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和不必要的浪费。物资供应部门各外购、外协计划员会同设计、工艺、质管对当前影响织机生产质量和进度的重要部件从加工厂家的设备、工艺、人员、检验等环节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对外协厂家的管控能力,提高外协件的入厂加工质量。同时在确保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公司成本指标要求,努力与外协厂家沟通交流,及时做好问题外协件的降格降价、质量索赔和处罚工作,无法返修的不合格外协件随即办理退厂。通过生产、技术、供应紧密联系,有效的规范了物资管理行为;起到了从供应源头上降低成本的作用。

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必须实现由随意化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岗位,精细到每个环节,以成本最低、投入最少、效率最高、质量最优为要求,把精细化管理与市场化相结合,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管理,建立 “精细集约、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

2、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加强工会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分析 下一篇: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